让阳光照到心灵深处
2015-09-10王继红
王继红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特殊教育对象是有身心缺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因为身有残疾而存在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很多,如身心缺陷、从小懒散、家长溺爱、基础差,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学生转化,使他们接受教育,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这在教育中无疑最重要。
一、以爱为基石,建筑学生完整人格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大多数身有残疾的孩子都存在自卑心理,从而导致与人交往存在障碍,缺少爱的体验,由此衍生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等。究其根源,教育者要以爱为基石,亲近他们、了解他们。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要用爱包容他们,从而引导感悟升华。对于学习困难生来讲,他们更需要这份包容,潜移默化地感召他们心灵深处爱的回归。
二、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有效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异常
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学业问题或者自身其他问题(如攻击性、孤僻、怠惰、自卑、退缩等),使他们在与人、与事、与环境的相处中,时常处于冲突和矛盾状态。这种不协调给他们带来种种心理困扰,如缺乏自制、以自我为中心,在如何调控自己适应环境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表现出明显的人格适应不良。教育者不仅要使他们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寻找有效方法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控制自己,以便很好地适应环境,转化异常心理。
1.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于是进取向上的心理便失去平衡,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如我班小莫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一次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似乎产生了兴趣,私下练习的时候,我发现他读得很认真,于是我鼓励他站起来读给其他同学听,赢得了全班的掌声。那天,我发现他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从此,他多了几份自信。
2.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对后进生来说,其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因此,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拆除学生产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与老师情感融洽,“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3.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他们创造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学习。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之上。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心理相容。
4.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学习困难学生的动机水平低,畏学厌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以往学校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过于强调外在激励,比较忽视学生的内在激励。由于这是一种表层动机激励,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只有当它与个体内在需求相结合才能产生作用,即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外在激励不与内在激励相结合,那么就难以持久地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于内在动力是更为积极和深入的深层动机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内部动机激发的关键是改善自我概念,克服自卑和自弃,树立自信和自尊,心理辅导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发展自己。
5.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有些困难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贪玩,缺乏上进心。如果能巧妙利用考试这一种策略、手段让困难生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后进生的勤奋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心理学家指出:“考试的动机力量更多的是失败的威胁,而不是成功的希望。”因此,每一次考试中可以让困难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每一章考试前,叫困难生在原有复习基础上再补助一下,使他们明确考试范围,甚至让他们知道本次考试的一些知识点和重点。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复习了,经过老师指导和自身努力,考试成绩对他们来讲是理想的。
对困难生的帮助与转化是多方面的。只有提高教师自身认识,科学理性地分析困难生的形成与转化策略,把学生自信培养放到重要位置并采取相应策略措施,教育教学效果才会明显得到增强。
以爱为基石,让我们从实践中寻找最有效方法,让阳光照耀在这些学生心灵的深处,让他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