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对师资培养提出新要求

2015-09-10刘永萍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铃木奥尔夫音乐作品

刘永萍

一、认真学习研究国外的音乐教学法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前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对音乐教育开展研究。先后有德国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日本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等音乐教学法风行于世。进入新的千年世纪之交,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更是掀起了新一轮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

下面介绍各个发达国家所研发的各具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

1.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体系的特点是:

(1)主张音乐教学要将语言、动作与舞蹈有机结合。

(2)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

(3)注重使用乐器,引进了多声音乐结构。

(4)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由此人们不难看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关注的不仅仅是音乐,它还从儿童能够感知外部世界的触媒——音乐、语言、节奏、动作、舞蹈、乐器入手,全方位地刺激儿童的感觉、知觉器官,从而达到全方位地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是瑞士音乐家兼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1865-1950)所创造的。他研究让学生通过身体和乐动作体验音乐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该教学体系的特点是:

“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由此可见,立足于儿童所拥有的各种“乐器”,科学地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培养作用。

3.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1882-1967)倡导和建立的音乐教学体系。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最容易感知、最容易接受的生活化的方式开展音乐教育。这样小学生学起来既容易上手,又容易对音乐建立浓厚持久的兴趣。事实证明:对于我国广大少年儿童来说,采用五声音阶、首调唱名法进行基础音乐教育,既符合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便于他们从民族音乐入手感知音乐,又能够帮助他们尽早摸到最便捷的学习音乐的入门路径。值得在基础教育阶段认真地加以学习借鉴。

4.铃木教学法。

铃木音乐教学法是日本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1899-1998)先生创立的。铃木教育法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具有启示意义:

铃木教育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期待”与“坚持”紧密结合,因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成效。

5.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的哲学,它强调音乐教学是综合的,反映音乐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并且综合成为一个整体。它的基本信念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综合音乐教学法特别强调个性化的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0月23日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的讲话时,明确指出:“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学习了解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艺术(音乐)教育发展的状况,有助于我们结合国情,研究制定适应当代中国实际的教育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正如著名近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和师资培养的问题有联系的。”因此,为了适应新一轮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高等师范音乐学科的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二、采取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培养合格师资

1.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养,进一步加强美学知识的渗透。

音乐教育要通过音乐作品的题材美、内蕴美、旋律美、情境美的完美展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达到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目的。

这就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为了培养出能够胜任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以便真正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使命,必须加强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提高高师在校学生的审美知识修养的途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美学必修课和相关的美学、美育知识讲座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量形象生动的审美实践活动开展。

在音乐作品中,美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不同类型美的音乐作品,其育人功能不尽相同。例如,像《春江花月夜》这类优美典雅型的音乐作品,能够匡正粗俗;像《黄河大合唱》、昂扬壮美型的音乐作品,能够催人奋进;像歌剧《江姐》这类型作品,能够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大好光阴。

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并非仅仅只是让学生欣赏那美妙动人的旋律、扣人心弦的和声,而是通过音乐传达出的情绪,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或打动,从而使他们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走出一个和谐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幸福人生。

例如,我们在上合唱课《我的祖国》时,并不是为了演唱而演唱,而是要把这一活动过程看做是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增长知识、凝聚精神的一种综合教育实践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观赏电影《上甘岭》。

电影画面展现出的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场景,歌曲所描绘的却是祖国和平、安宁、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在声音与画面的强烈对比中,同学们在欣赏着,也在思考着;他们在表演着,也在创作着;他们在感悟幸福生活的同时,在尽情讴歌赞美祖国母亲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

2.落实“提出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师资培养应进一步密切文化科学知识与姊妹学科之间的联系。

(1)舞蹈:舞蹈和音乐不仅是姊妹艺术,而且与诗歌有着难分难解的血缘关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舞蹈知识与技能。

(2)戏剧:戏剧和音乐同属于表演艺术,在我国千余年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戏剧与音乐、舞蹈融汇交融,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心理的写实和民族精神的映照。

(3)美术:美术作为造型艺术,尽管与音乐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但都是最直接地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音乐教师通晓美术知识,掌握基本的运用色彩和绘画的技能,不仅可以从视觉的角度诠释音乐,而且是获得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另一个途径。

3.落实“重视音乐实践”的教学理念,师资培养应根据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一专多能”方面的能力培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要真正落实好这些课程理念,即将上岗的年轻音乐教师必须苦练各项教学基本功。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基本上由理论课、技巧课和文化课所组成。其中理论课和文化课一般由大课传授。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有必要采取理论专业课、文化课并重,视听结合、师生互动等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夯实学生的文化艺术理论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想得到爱,首先需要付出爱。在一个充满了爱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和谐的、美好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铃木奥尔夫音乐作品
悬铃木树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菲亚特铃木败退中国
铃木谢幕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长安铃木维特拉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