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
2015-09-10侯亚玲
侯亚玲
摘 要: 近几年,初中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分值越来越高,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难。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得分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就学生朗读与阅读、审题与答题、检查与听课效果等进行简单论述,共同探讨怎样做好现代文阅读。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朗读与阅读 审题与答题 听课效果
实践是最好的大学,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学习到了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随着这几年中考题型的变化,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来讲,课外阅读理解和问题回答更难,其实,课内阅读一样是学生的软肋。近年来,很多学生和家长与我探讨课内外阅读题的问题,在此,我说说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读
一篇课外阅读文章放在你面前,首先就是阅读,通过阅读把握大意,了解内容和中心。但是这个读有很多种结果,不是让你把它一字不差地念下来,而是理解和品味,而且一定要读懂、读透。什么叫读懂?我认为就是你已经把文章理解了,你知道讲的每一个细节,也能通过这个细节,理解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也就是品味的过程。什么是读透呢?读透了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体会作者的每一个设计和构思有什么样的目的,每一个句子饱含什么样的感情,就是你可以体会和想象作者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样的内容,能够站在他的角度理解每字每句,可以说你和他已经合二为一,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和你产生了一些共鸣。那么,考场上,时间有限又比较紧张,怎么才能很快就读懂、读透呢?这当然需要一定的练习,所以一定要多读。平时要多阅读一些文学书籍,考场上要反复品读这篇文章的文义,千万不可马虎和急躁,更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
二、审题
审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每个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要审题,也一定会审题,否则,你回答的什么,从哪里来?但是,审题不一定就能答对,为什么呢?因为审题没有审清楚。比如,最常见的问题题目要求:“请你用自己的话回答。”由于答案比较明显,因此难度不大,学生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可是,你就没有按照人家的要求回答,“用自己的话”就会白答。这就是没有“审题”的最简单的道理。当然,这种情况可能是最低级的错误,更多的问题是审题不清,有两问只答一个,问的是内容,回答的是结构等,总之,就是审题不清、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对文章理解得再懂再透也无济于事。当然审题不是按要求回答问题,它有很多种,例如,要审清这道题,考查我们的是哪个知识点,是对内容上的提问,还是对文章结构上的提问,是要我们回答内容还是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最高境界的审题是应该懂得出题者的意图,让问题变成自己想要表述的一个入口。
三、组织答案
其实,语文归根结底还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应该和学习物理、化学和数学一样,一定要用相应的专业术语作答。可是,正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学生忽视专业性。语文很多人觉得学起来很容易,甚至没有怎么花时间学习,说考试一样可以考及格甚至80分以上。但是,现在中考已经证明,同为130分满分的三大学科,数学可以考到满分,英语很容易考到优秀,但是语文却很难过百,这几年中考语文的平均分只有90几分。为什么?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没有答题的完整性。其实就是不会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要考虑很多,比如,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是否考虑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用专业性词语作答,是否回答完整等。还要阅读检查,看看有没有缺漏或不当。语言的艺术就会有好有坏,要想提高语文分数就一定要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同样是回答一个问题,就会有人3分题得到0分,有人得到1分或者2分,还有人得到满分。
四、学会检查
阅读题更需要认真检查,一气呵成总会有点仓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学会检查语文。你自己就可以是一位老师,也可以是批阅者,在检查自己回答内容时可以考虑:我读懂这篇文章了吗?每道题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什么?这道题考查我们哪一个知识点?这道题的分值和我的回答内容比例相符吗?我有没有写错的地方?总之,怎么问就怎么答。
当然,以上这些全部基于你“认真的”学习和解题态度之上。从教学实践中,我能感觉到虽然没有可能把考试内容都预见到,但是在平时上课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答题思路和考查要点都曾涉及,也曾认真仔细地给学生做过讲解,但是学生答题并不理想。为什么?
可能有的同学没有学到语文学习方法,还可能的是不善于表达,但大多数都没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凡事都讲一个道理:害怕认真。只要你认真了,肯定就会提高。尤其是语文,看到熟悉的题目就掉以轻心,觉得“呀,这个老师讲过”,或者“哎,这道题我做过”等,这是最忌讳的。因为语文是善变的,不同表述和提问可能看似一样,却大相径庭,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能轻视任何一道题。即使同一问题,也要仔细认真地审题,然后根据提问组织答案。
此外,语文答题一定要有联想意识和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学以致用”。看到这个问题,会想起哪篇文章;看到这个提问方式,会想到老师在哪里讲过;看到这种形式,会想起在什么地方出现过……有了这种意识和能力,会有一种“知识再现”现象,这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前提。有了这种联想意识和能力,才把课堂与知识联系起来,才是真正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找到方法,懂得积累,指导发现。其实,老师教学生的就是这种能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想,如果我们都这样答题和做题,那么有什么是难以入手的呢?“会的不难,难的不会”。语文既是难的又是容易的。只要你有意识地发现、寻找答案,就不会失望。如果有兴趣,再加上认真思考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就一定可以攻克语文阅读理解这一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