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要有书香

2015-09-10王苗苗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图书读书

王苗苗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阅读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个体的语文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社会浮躁功利之风刮进校园,很多同学只看成绩,不重读书;有暇上网,不想读书;难得读书,只读闲书。语文老师很清楚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课堂时间有限,又要忙于教学进度,也要面对阶段考试的压力,所以,课外阅读这种软性任务就变得很有弹性。殊不知,当我们为成绩提升而陷入困境时,当我们为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一筹莫展时,阅读即为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之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徜徉在阅读的世界中,提升语文学习力。

一、客观环境的潜移默化

1.阅读氛围营造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外部环境对育人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班级文化布置中,我让学生找来与阅读相关的名人名言粘贴在文化墙上,并将“妙读善思,彰美显志”作为班级阅读主题,在黑板报中,开辟新书推荐专栏,每个同学的课桌里都放着一本白己喜爱的书,这使得他们目及所处、身之所立都能感受到淡淡的书香之气。

2.榜样引领示范

榜样一直发挥着正能量的作用,它能唤醒被示范者的观察学习自觉,读书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找来古今中外大家读书的故事在课前分享,突显阅读的力量。为了拉近学生与阅读效果的距离,请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现身说法,给班级作一场“高中,我是如何读书的”报告。同学们听过之后,反映说大有收获。我还请班上读书多的同学作读书推荐演讲,设置互动环节,调动起大家的阅读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影响。我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心情文字,课下和学生讨论书中的某个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王栋生说:“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时间表的分配应是七分读书三分教书。”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努力做一个阅读型教师。

3.图书角之建立

图书角是每个班级必有的班级文化建设之一,我将创建图书角的想法在班上公布,并且以短信形式告知家长。随即学生及家长纷纷支持,学生自己筹备。经过讨论,大家制订出图书角规则:每人至少带来一本好书存放于图书角,书中附上两点好书推荐理由;民主推选出两名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登记借阅,并定期维护图书,每天清洁图书角;定期到图书馆借一批图书放在图书角,待同学们阅读后,再去调换新图书,做到每个星期书籍都有更新。

二、阅读主体的兴趣激发

1.阅读量身定做

外部情境创设完成,最主要的就是阅读主体与书籍的对话,即阅读时的心灵沟通。有的学生很长时间读不完一本书,甚至昨天读过,今天就无从想起;也有同学一本书读下来,索然无味,看不到任何愉悦的表情。可见,这样的阅读并未深入心灵,与主体产生共鸣。其实,这是由阅读主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学生的阅读层次参差不齐,并不是到了一定的年级就有相应的阅读水平。所以,培养阅读兴趣、推荐适宜的书籍不能忽视。不是所有同学在开始阅读时就适合读四大名著。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同学,我首先推荐他们读小说,用以情节取胜的作品来吸引人;有了一定的积累,再推荐他们读散文,用清新高雅的文章来陶冶人;经过这两个阶段,再建议他们读一些外国文学、哲思类作品、诗歌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推荐作品,体现了阅读的循序性,有效地帮助学生向下一个阅读目标推进。

2.保证读书时间

高中阶段,学习科目多,学生完成作业后剩余的读书时间少之又少。阅读没有时间保证,无从谈起,若只是一味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读书恐怕就成了空谈。阅读时间的安排是实现阅读的前提。我将学生所有的在校时间统计后,做了以下安排:早读在无特殊任务(全年级统一要求)情况下,全部用来读书;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自习课用来读书;还动员学生自己找可阅读的时间,比如睡前读书,饭后读书,等公交、地铁等时间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还鼓励学生在阅读前制订计划,督促自己,从而保证阅读实效性。

3.非功利读书

非功利读书,指只为了培养读书兴趣,不旨在单一提高成绩的阅读。欲速则不达。对于阅读对象来说,有的需要速读,而有的则需细品。不能不看阅读对象在时间安排上一刀切。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之间的对话需要时间磨合。语言平实质朴、情节引人人胜的作品短时间便可搭建二者的对话平台;而一些文言典籍或是晦涩难懂的篇目则需假以时日。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浸润,将阅读体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若是追求阅读数量,学生浮躁心态难以去除,阅读兴趣也会随之泯灭。我将学生所读书籍逐一登记,并标出阅读所需时间,一方面掌控阅读进度,一方面起到督促作用。摘抄也不以字数作要求,而以对文章的感触为准,洋洋洒洒、深刻真挚的感悟固然好,三行五行的摘抄、平实质朴的评点也行。在这样宽松的要求下,有的同学一个月读了七本书,而有的同学学期过半只读了一本《东周列国志》,但都能看到阅读效果。这样真正做到了“读一百本书,把一本书读一百遍”。

4.提供展示平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有效结合起来,既能培养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写作水平。我引导学生将书中精彩的词、句、语段摘抄下来,作为积累。或制作剪报,将其粘在阅读积累本上,并在下方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样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或将在阅读中产生的思考形成读后感,将精彩的读书笔记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并投到《新荷》校刊或者报刊上。我还鼓励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国梦读书征文活动。借学校艺术节话剧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改写剧本,将书中故事搬上舞台。在本届艺术节中,几个同学将《荆轲刺秦》改编后搬上舞台,在保留主要情节的情况下,融人了网络流行语、经典电影桥段等,表演生动诙谐,得到了一致好评。这些都来自于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

三、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

吕叔湘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中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不仅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表明阅读教学只有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方法,才能提高成效,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学习主体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安排上精心设计,找到激发点。如《唐诗宋词》这一模块教学,旨在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以达到高考要求。但在研习了几首诗后,未有丝毫起色,学生仍然读不懂。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只背诵课内诗歌,掌握一些基础意象的含义,抓住几种鉴赏的方法,能力是不能得以提升的,还必须有量的积累。此时,推荐一些诗歌赏析类著作就可行了。

要想保证阅读的有效引导,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不能忽视。叶圣陶曾经说过:“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承担着“搬运工”的任务,并没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语文教师,是没办法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的。教师只有站在一定的阅读高度上,才能帮学生对作品加以辨别,量身定做;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学生的榜样。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写作思路,初步形成了想读书、会读书的阅读氛围。喜爱阅读这种优秀品质的养成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甚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语文教师应肩负起这样的使命。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图书读书
图书推荐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