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学·翻译·理解
2015-09-10姜建华
姜建华
一、预学初读,注重态度与方法引导
预学是学生在老师课堂教学前进行的自主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要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态度问题上的和蔼、友善与鼓励,加上方法上的有效引导和点拨,就是对学生形成良好阅读态度的最大支持。
《小石潭记》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其中所描写的小石潭景色,与作者的贬官经历紧密相连,要理解与体会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需要来白教师的激励、鞭策和方法的点拨。我以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学案时,我考虑到了难易题的比例和顺序安排,把容易和困难的题目交错放置,并且是给学生做了好几道他们可以独立完成的题后,才配置一道比较难的题,这一道难题还是前几道易题的延伸。我觉得,这种安排便包含了我的一个态度在里面,即顺势而为的鼓励。
在课上检查预习环节时,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勉励,并非单纯的赏识教育,而是在赞扬中包含着目标的引导或方法的改进。如有同学认为“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写的是鱼,其实表现的是水清;也有同学认为水和鱼都写了,没有孰轻孰重。两方争执不下,而且都说出了一定的理由。这其实是不同教参中的相异观点,但我没有点明这一点,而是肯定了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当即就有学生小声说:“是看教参的。”我也没有回避,又顺势表扬了大家遇到问题能有效借助参考书的做法。而后进一步提问:面对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提出了不同观点。我说:“不管如何取舍,都需要理由。”对此他们都点了头,我继续说:“而理由的终端应当是本文的中心。”有人开始恍然大悟,有人窃窃私语,我让有感悟的同学说一说,其中一个说:“我只是抓到了一点,还要想想。”我接着说:“正确,理顺了再说,如果你觉得我的要求打断了你的思路,还可以摇摇手直接拒绝我。”他咧嘴一笑,低头继续看书。另一人说:“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的情与小石潭的景是形成对比的。作者以小石潭的幽清美景,反衬白己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所以是写水为主,还是水、鱼同等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明白它是美的,游人看到它们是快乐的。”有人带头鼓起了掌。我总结说:“以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参考资料,是借鉴的原则之一,不仅对教参是这样,对网络资料、别人的话等,都要多加分析才可纳为己用。”
二、解释翻译,重视断句和展示成果
解释词语与翻译句子,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词义句旨,学生才可能进一步理解文意,所以,字词句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不争的重点,而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现在有不少教师让学生采用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字词句的理解,如果对学生积极性调动得当,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树立整个班级学习文言文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运用该方法的时候,发现倘若再加入两种“作料”,效果会更好。第一种是断句,即让学生在诵读时,对一个句子作出句内短暂停顿的判断,在这个貌似简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全句整体感知、仔细理解句意和停顿分析判断三个维度,从断句切入,他们可以贯穿字、词、句、意等多层面的知识;第二种是展示,即在学生完成要求的任务之后,一定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能让努力过的人获得成就感。有了这样两点,“自主+合作”的单纯模式的效果有望能够得到成倍地加强。
《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展示的内容是三峡的山水及四季景色。壮美的景观令学生慨叹,多种修辞的成功运用也能成为他们模仿的范本。因为之前学了《寓言二则》和《幼时记趣》,其中我都提到了断句的方法,并让学生简单练习过,学生已经有所熟悉,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再次提到这一内容。首先我读前两段,让学生根据我的范读而断句,然后学生读后两段,留空断句。我们共同回忆了断句的四个原则:一是根据意思断句,至少不能将一个词分开;二是按结构断句,主谓宾等句子成分成为断句的标志;三是句首发语词要停一下;四是句子的倒装处也要停一下。然后学生对照注解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可以同桌略微交流。再按照翻译后的结果,四人小组合作给后两段断句。大家讨论出了“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不仅将初步的翻译实现了整体整合感知,还从句法和含义两方面对各句内容有了深入领悟。当有深度的三、四段任务完成后,再回头分析已经断过句的一、二段,学生便感觉易如反掌了。他们还自主发现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中的“互文”修辞特点。当各个小组推出了组内最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将小组交流成果或说或写,或展示图片,或综合呈现,总之以最贴近内容或最新奇的组合方式赢得其他人的赞扬时,他们的胜利手势和欢呼声,就是最好的兴趣激发与自我激励。
三、文意理解,细化学生的想象空间
当文言句意转化成为现代文之后,很多教师会将其作为现代文阅读教学来上。当然这样做未尝不可,但个人觉得这有点像上英文课时,用汉语标注英语读音般的僵硬与陌生。如果能就文言原句进行分析,在理解上的贴合度会更好。尤其是引领学生在原文基础上,就言简意赅的字词展开想象,直接将这些文字转化成图片、短片,较之以翻译过来的现代文进行教学,更令学生有语文感觉,他们的感悟会更深,情感体验也更细腻入微。
《出师表》的教学难点在于,结合作者写作背景,领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和治国的远谋。课文的体裁是议论文,但没有按时间顺序展开论述。为便于学生突破难点,我调整了文本教学顺序。在第三课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诸葛亮“躬耕陇亩”的短片,让学生感受他愿意以性命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真切心情。以此为示范,让学生分组将前四段的内容,化抽象为具象,并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展示为语言描述。最后我把自己准备好的视频课件播放出来,让他们进行对比。在惊讶的笑声中,大家深深感受到了“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格言的真谛,并转而对自己的独特体验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调整,从而身临其境地领悟了诸葛亮令人敬佩的情感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