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分层次教学实践

2015-09-10宋泽琼冯蔚宗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光合作用分层教学

宋泽琼 冯蔚宗

摘 要 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解构教材内容,实行班内分层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良好的发展。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达到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科学探究 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新课程背景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目标。而大班化的集体教学中,存在着因学生的能力不同而对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不尽相同的状况。要想保障现阶段教学秩序的稳定,又想改变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师可以采用“班内分层教学”。下面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一节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反思等进行阐述,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获得了相应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泉州市中考常考的知识要点。本节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实验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2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基本步骤和原理;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学会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会控制变量;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创新潜能;认识到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从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合成淀粉。

难点:阐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和实验结果的推导分析。

3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全班分为三大组,共三个层次。第一组是边缘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比较差,理解和运用能力一般;第二组是中等生:有一定基础,学习认真成绩中等,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第三组是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成绩比较好,自学能力强,有比较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学习资料:关于光合作用、淀粉、叶绿素、酒精等名词概念和物质特性的课前预习自学小资料。

实验材料:盆栽甘薯、锡箔纸、回形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视频材料:介绍光合作用的简短视频;学生组长学习小组的实验准备工作的录像。

4 教学设计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三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观察、讨论和探究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印发的自学资料,小组讨论完成思考题,第一组的学生准备富含淀粉的食物,各组学生组长参与实验准备工作;第二阶段,课堂开展时,由第一组边缘生交流自学资料里简单的问题答案,并现场实验验证淀粉的特性;第三阶段,由第二组中等生在之前讲解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补充,重点部分需要作详细讲解;第四阶段,这是第三组优等生的展示平台,由他们对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全方位的挖掘,要对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全班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更牢固地掌握。

5 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增加的有机物来自何种生理作用?学生观看视频(阳光下的魔术——光合作用),思考问题。

5.2 科学探究一:绿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第一步:提出问题(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合成了什么有机物?)。学生根据自学资料,讨论回答,因该问题简单,故教师应鼓励第一组的学生回答。

第二步:作出假设:绿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教师引导第一组学生回答。

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淀粉的特性(淀粉遇碘液变蓝),请第一组的学生自带富含淀粉的食物当场验证。全班观察实验现象。再请学生在盆栽甘薯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引导学生思考:直接在绿叶上滴加碘液为什么没有变蓝?鼓励第二、三组学生回答,学生从叶片的绿色掩盖了蓝色、碘液未渗透入叶片、叶片与碘液的反应时间很长等方面原因作了分析。根据自学资料,学生得出大部分叶片为绿色的原因、叶绿素和酒精的性质后,并设计使绿叶脱去叶绿素的实验步骤,画出装置简图。先由第一组的边缘生阐述设计方案,再由第二组中等生和第三组优等生补充说明设计原理,通过各组对比,体会实验设计的精妙之处。

第四步:实施实验。鼓励第二、三组的学生上讲台现场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组是酒精隔水加热甘薯叶片后,再滴加碘液验证,对照组用清水加热。

第五步: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组的甘薯叶片变成了蓝色,对照组还是绿色。学生得出结论:绿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5.3 科学探究二:验证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

第一步:提出问题。根据自学资料和科学探究一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绿叶合成淀粉一定需要光吗?

第二步:作出假设: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教师引导第一组边缘生分析实验变量是光照的有无。

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前甘薯叶片中有没有产生淀粉?如果有,可以怎么去除?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经过各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并参考探究一,最终确定探究二的实验步骤是:甘薯盆栽暗处理→同一叶片部分遮光,并设置重复→光照→叶片脱色→漂洗叶片→碘液验证→漂洗叶片→观察现象。

第四步:实施实验。由于前三个实验步骤(即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光照)的处理时间较长,由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兴趣小组事先完成,并拍成视频,在课堂上学生边看视频,边听组长的详细介绍,具体操作是:兴趣小组在两周前种植甘薯盆栽,一周后对盆栽暗处理一天;接着用锡箔纸对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几小时。这样的处理,即使没有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但是通过观看同学的实验操作视频,富有亲切感,拉近了书本原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从而对前三个步骤的操作和原理了然于胸。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已完成前三个步骤的甘薯盆栽里的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颜色,由第一、二组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请第二、三组里的学生现场演示接下来的实验步骤。

第五步: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学生观察到甘薯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得出结论:绿叶光合作用合成淀粉需要光。

6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地生物学学好,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本节采用“班内分层教学”的模式,对教学内容的分层,使复杂的实验原理分解为两个小的探究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层次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如学生预习自学资料,既减轻了知识陌生度,又锻炼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边缘生自带准备富含淀粉的食物;中等生和优等生做探究实验的准备工作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掌握相应知识,对于学生的智慧和好奇心是一种挑战和刺激,它能使“学生为主体”的效能充分展现,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9-70.

[2] 刘恩山,肖尧望,郑春和.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7-70.

[3] 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王卿璜.“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J].生物学通报,2006(9):36-38.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光合作用分层教学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爱上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