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
2015-09-10李晖
李晖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个性张扬了,课堂显得活跃了。尤其在教学观摩课上,教师热情洋溢,学生兴致勃勃,随处可见一派“繁华”景象。但是,“繁华”背后一些不协调的镜头却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镜头一: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一脸的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上聆听同学的发言。此时此刻,又怎能期待学生在彼此倾听、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透过表面的灿烂,我们可以审视其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
镜头二: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话音还没落地,旁边的学生却早已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老师,我会,我会……”似乎又一次掀起了发言的高潮。如此“繁华”的背后,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缺失了耐心倾听、用心体会的学习品质。
镜头三:多名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其他学生发言,学生不能进行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虽一再举手要求发言,但回答的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孩子们上课“听”了吗?倾听老师、同学乃至自己的心声了吗?
凡此种种,不由得引人深思。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不愿听?不会听?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热闹景象,忽略了对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倾听”这一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繁华”过后又将是什么?渴望倾听,是学生们进行有效交流的心声;学会倾听,则是我们对学生发自肺腑的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目标中就已提出了“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转述”“商讨”等要求。课堂上,学生仅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见解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而“用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教师悉心指导和耐心引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一、明确倾听的要求
我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发言时,你们都是小裁判,看看谁说得最好?好在哪儿?一会儿请你也来评一评。”“谁听了同学的发言后,能够说说自己不同的想法?”“谁还有与众不同的更好的意见?”……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用心倾听”也才会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
二、营造倾听的氛围
我总是尝试着用精心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耐心倾听的愿望。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上秋姑娘飘洒枫叶的飘逸多姿的画面,向学生娓娓述说着秋姑娘对小动物们的关心和爱护,述说着秋去冬来季节的变迁,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倾听的强烈愿望,更产生了自己也要来打开课本看一看、读一读的急切心情。在教学诗歌《大海睡了》时,我播放了白天大海上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海鸥边飞边叫的一段录像,当学生们的眼神中写满好奇时,我用轻柔的语气说道:“白天的大海多么热闹呀!可是,到了晚上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想知道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哟!”此时此刻,学生们鸦雀无声,都能静静地倾听我的配乐朗读,仿佛真的来到了寂静的海边。
三、建构倾听的评价
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别人,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