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智慧生成
2015-09-10王树妹
王树妹
听了很多课,大型公开课、小范围观摩课,或平常的推门听课,我发现,对于很多执教者来说,习惯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走完预设的教学流程是重要的目标。大多数孩子都规规矩矩地应答老师的提问,甚至已经学会了揣摩老师的心思,迎合老师想要的“标准答案”。偶尔,课堂上出现一两个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思维独特,敢于质疑,大胆发问,但执教者往往会“智慧”地跳过,课堂“波澜不惊”地继续匆匆赶路。
每当此时,笔者便会想起自己执教《三顾茅庐》时的一段教学情景。师生正在品词咂句中赏析刘备站在草堂外等候诸葛亮醒来的一段文字,着力从等待时间之久、姿势之恭敬、心之虔诚等方面感悟人物形象。突然一名学生举手发问,遂引出一段精彩生成。
生:老师,诸葛亮会不会是故意睡觉,因为这样才能考验刘备有没有诚心。
师:(略一迟疑,继而惊喜)这个想法有创意,你们觉得呢?诸葛亮是特地考验刘备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候?
(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理由是什么呢?别急,读读课文或联系人物特点分析一下,也可以讨论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几分钟后,小手如林。)
生:诸葛亮是个大能人,他是不会那么轻易让人请走的。如果他不是故意的,刘备来请他他就答应,那也太简单了。
生:他一定会设计、考验刘备值不值得帮。一个不诚心请他的人只会利用他,不会尊重他。这样的人诸葛亮是不会帮的。
生:他睡了半晌工夫后又睡了一个时辰,他这么大的人了,不会这么贪睡,肯定是装的。
师:说得很有趣。听同学们分析起来确实很有道理。老师还想听听另一方的理由。
生:我觉得诸葛亮事先不知道刘备要来,就算他料到刘备会来,也不知道他到底哪天来啊。他料事如神但还不至于真是神吧。
(紧张的辩论气氛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生:刘备决定去的时候,并没有事先通知诸葛亮。书上说“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他们没有大声喧哗,也不会惊动诸葛亮的。
生:诸葛亮也没有密探,不会事先就探到刘备要来的消息。
师:我很高兴,在刚才的辩论中,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我们读书就该这样,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中进一步有所思有所得,这才是真正的会读书。
很明显,这节课收获了远远超越预设的效果。“诸葛亮是否故意考验刘备”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极富个性化的争议。争议的结果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唤醒激活,他们在文本核心价值观的关照下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和推想,丰厚叠加了人物的特点和形象。这样的阅读思考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提升,从而实现了课堂的增量提质。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是常会忽略学生生命关怀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是自由而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创新思维的体现、独特个性的张扬。即使是错误的,教师需要做的也不是忽略和漠视,而应相机诱导,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里,启在探索中。否则,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再敢质疑,不再敢提问。试问如果这样,何来张扬的个性,何来创新的精神?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使教学内容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师生对话重视预设更要期待生成。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敢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这才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和关怀。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