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秋原的非常人生

2015-09-10裴高才张萍

红岩春秋 2015年12期

裴高才 张萍

“破冰”一小步,两岸关系一大步。27年前,台湾上层人士、资深“立法委员”、“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胡秋原,毅然冲破台湾当局的重重阻挠,绕道美国公开首访大陆。正是由于胡秋原等有识之士的持续推动,1992年,唐树备、焦仁和代表海协会、海基会两会在香港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4月,两岸授权汪道涵、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首次半官方会晤;2005年春夏之交,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北京聚首——胡锦涛与连战的首次会见;2014年春,大陆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脱掉“白手套”,互称官衔见面;2015年11月7日,这是一个将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首次会面……

回顾两岸关系发展60多年的艰辛历程,笔者不禁想起了专访胡秋原时的情景。

陈布雷器重,重庆就任参政员

1988年中秋时节,一架中国民航班机从美国旧金山起飞,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随后,满头银丝且风度翩翩的胡秋原信步走下舷梯。这是台湾资深“立委”胡秋原冲破台湾当局的重重阻挠,实现海峡两岸上层人士时隔40年后首次共商国是的一大创举。

其实,胡秋原的民意代表身份——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最初是在战时重庆获得的。

抗战爆发后,胡秋原从海外流亡归来,以纸笔为刀枪,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自1937年12月1日接办汉口《时代日报》的8个月后,武汉会战拉开帷幕,全国党、政、军、工、教机关、新闻与工商界等纷纷经武汉西迁。1938年8月5日,胡秋原乘22集团军运送公文的一架水上飞机赴渝。

一个月后的一天,国民党宣传部大员邵力子见胡秋原到重庆后仍然失业,便让他写一篇文章寄给重庆行营主任、蒋介石的亲信张群,邵愿为其举荐。胡秋原依约写成《生产与节约》一文寄出,两天后便见报了。几乎是同时,邮差给胡秋原送来了聘书和张群的约见信。胡秋原立即前往拜访,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张群还将胡秋原引见给行营秘书孙几伊和总参议夏斗寅等人。从此,胡秋原便以参议名义,为张群捉刀,撰写演讲稿,一周一篇,月薪150元。

次年初,重庆行营改为国防最高委员会,除代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之职权外,特别推动“精神总动员”工作,张群任秘书长,邀请胡秋原主持其事,任秘书处机要室秘书。胡秋原除自己写文章外,也选编一些有利于鼓舞民心士气的文章,印发各级机关应用。

这年5月3日午后,日寇出动45架飞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胡秋原目睹惨状,心情非常悲伤,以一首五绝抒发心中的悲愤:

横尸犹见血潺潺,心肺肝肠电线间。

死别收殇无滴泪,吞声欲泪怒如山。

1940年11月间,张群奉调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特地打电话给胡秋原,希望他能到成都帮忙。胡秋原以老母在渝为由婉辞。随后,张群问胡秋原有什么需要帮助,胡秋原回答,1938年他曾入选国民参政员候选,后因年龄不足落选。现在年龄已适合,希望张群帮忙说情。张群便请陈布雷相助。这年底,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第二届国民参政员名单,胡秋原顺利当选。

当时,陈布雷暂代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胡秋原认为,陈布雷笔力雄健,恐怕再不需要自己了。于是,在陈布雷到任之前,胡秋原主动辞职。陈布雷走马上任那天,得知胡秋原辞职后,立即令其司机将胡秋原接到国防最高委员会。陈布雷诚恳地对胡秋原说:“我来了,正要借重先生,怎么可以辞职呢?”胡秋原便留下来与陈布雷共事。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文胆”,尽管“伴君如伴虎”,难以事事周全,但是,陈布雷却做得恰如其分,因此蒋介石对他深信不疑。一次,陈布雷与胡秋原晤谈,胡秋原好奇地问:“战前,先生在南京工作,把家安在上海;战时,先生在重庆工作,则把家安在北碚,与夫人及子女常分居两地。这是为何?”陈布雷回答:“我所考虑的是,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侍委员长,一方面也是为了切断人情往来上的干扰。”

胡秋原又问:“听说先生从不收礼,上门送礼的也不多。不论看到什么人,若提着礼物上门,一概拒绝。先生由于子女多,开支大,生活常有拮据之感。以你的地位和权势,要想找一条生财之道,机会是很多的。但你一概婉拒,最后只同意接受中国文化服务社董事长的兼职,原因是这一兼职没有车马费,是吗?”

陈布雷说“此事不假,但有两样东西,我可以破例收,一是高级香烟,一是进口安眠药,而且是多多益善。当然,也要看是什么人所赠。送得最多的是蒋夫人。我嗜烟如命,一天吸烟50支以上。这样大的烟瘾,这样大的需求量,我也只好心甘情愿地接受‘腐蚀’了。”

交谈中,他还提到自己长年靠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脸呈灰黑色,身体每况愈下。有一次,陈布雷去云南,吸毒人竟与陈接头打听“吃黑米”的事,弄得他哭笑不得。

赴前线劳军,山城丧母泪满襟

1942年1月,重庆国民政府及各界民众组织6个前线将士劳军团,分赴全国8个军区、2个游击区慰问抗日前线将士。胡秋原参加了第三组劳军团,前往第四(广西、广东)和第三(浙闽赣)战区慰问抗日前线将士,该团于16日由重庆南岸出发。

第四战区总部原在桂林,后移至粤北韶关。胡秋原一行首先来到桂林,慰问刚参加完昆仑关之战的将士,继而经过梧州来到韶关,看到这一带星罗棋布的大小营垒,胡秋原振奋不已,辞以情发:

元帅当兵此北征,五羊劫后是长城。

车辚马啸都戎地,棋布星罗细柳营。

残虏途穷效豕突,粤中士气正龙行。

横枪只待反攻令,电扫黄花岗上清。

经过一路颠簸,胡秋原一行到达琶江口。琶江民众组织了游击队,常与日寇战斗。他看到身着单薄便服的抗日游击队在风雨中坚守岗位,不禁有感而发:“中华处处皆营垒,三琶个个是英雄。”

当慰劳团由南雄出发,经过梅香袭人的大庚岭到达赣州时,受到赣南专员蒋经国招待。胡秋原通过观察并与村民交流后,写下一篇《上前线》,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赣南是五分包文拯,五分苏联式。……许多人认为蒋专员难能,我却觉得他可贵。”

慰劳团告别赣州后,经由南平来到福州。在慰劳礼毕后,胡秋原还专程到西湖故居,在旧书店买了一些古书。旧地重游之后,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舟中即事》:

劫后榕城尚泰和,西湖景色略消磨。

故居凝望犹含笑,昔去今来总为倭。

2月末,慰劳团到达驻在上饶的第三战区总部。在这里,胡秋原遇见老友贺扬灵、马树礼、宦乡诸人,又见到老史学家柳诒徵先生,交谈甚欢。随后,他又到金华、义乌、诸暨等各前线劳军,劳军任务即告结束。经过两个月的跋涉,他终于回到重庆南岸,总算功德圆满。

胡秋原回到重庆不久,母亲就因患病于11月与世长辞。回想母亲毕生含辛茹苦,将一个个子女与孙辈拉扯养大,胡秋原不禁痛哭流涕,发出“哀哀慈母,生我劬劳”的长叹。作为孝子,胡秋原担心父亲经受不了打击,只好向老人隐瞒母亲去世的噩耗。这自是胡秋原生平最大的憾事之一。

见证《双十协定》,力排众议回大陆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邀赴重庆谈判。作为民国参政会参政员,胡秋原见证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历史性会见。

在参政会举行的纪念“九一八”事变14周年的茶话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说:“今天我们国家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和。和为贵,其他任何打算都是错的。……国共两党和其他各党派要团结一致,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彻底实践三民主义……”

胡秋原也在会上发表即席演说:“我们胜利以后,全国的厚望是和平建国,要求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有人认为这是书生之见,没有军队,何以革命?其实是错误的。英雄革命的时代过去了。今天中国要建国必须和平,要和平必须民主。民主政治就是书生政治。毛先生是书生,今后如能致力于书生政治,成就一定比过去更大……”

10月10日下午3点,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周恩来、王若飞郑重地在《双十协定》上签字。为此,胡秋原在自己创办的《民主政治》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相互让步达成的第一个和平协议。他希望国共两党深明血浓于水之大义,国民党应求其在我,切实执行“国共会谈纪要”之决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及早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成立举国一致政府。在政治上对中共让步,以换取军队国家化。

1948年,胡秋原在湖北选区以高票数当选为南京政府立法委员。国共谈判破裂后,他于1950年经香港到台湾复职“立委”,并独自创办《中华杂志》,以学术探寻中国统一之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后,国家主要领导人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开展祖国和平统一运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胡秋原敏锐感知到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他在彼岸积极响应,在《中华杂志》上郑重地发表了《告大陆同胞书》。尽管同年4月台湾当局提出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但作为《中华杂志》的发行人,胡秋原从1981年2月起在刊物上开辟专题,主张经由全民讨论中国前途,以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

1988年4月5日,胡秋原联合《中华杂志》、“夏潮联谊会”、“中华合唱团”及其他各党派人士,在台湾正式成立“中国统一联盟”,胡秋原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当时的台湾除开放1949年赴台老兵返乡探亲外,在台的军、公、教人员均不能返乡。而时为国民党籍“立委”身份的胡秋原,要公开首访大陆可谓“难于上青天”。此时,胡秋原的大陆同乡老友、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曾建议胡秋原以就医的名义回到大陆。一向坦荡的胡秋原则认为,中国公民往返海峡两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必要藏着掖着。只要能为推动两岸关系尽一点绵薄之力,个人遭受麻烦也在所不惜。于是,胡秋原力排众议,于1988年7月15日在旧金山对华文媒体发表谈话,公开了他即将到大陆访问的消息。

胡秋原还于8月26日致函国民党秘书长李焕及“立法院正副院长”等,说明此行目的并报备。9月3日,他应邀在美国著名学府柏克莱加州大学做了题为《中国的统一、再建与复兴》的专题演讲,提出民主政体、混合经济、民族团结、科技与正义并存等7条统一与再建原则,倡导由扩大探亲、学界互访、民间经济合作到两岸立法机关商谈的具体步骤。同时,号召海外侨胞发扬“华侨是革命之母”的光荣爱国传统,尤其是海外青年华人,更应成为中国统一、再建与复兴的伟大动力。随后,他接受了中外记者采访,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9月12日,胡秋原在旧金山登上回祖国大陆的飞机。

时间定格在1988年9月13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李先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胡秋原一行。随后,邓颖超、钱伟长、江泽民、叶选平等分别与胡秋原共商国是。

访问结束前夕,全程陪同胡秋原访问的贾亦斌特赋诗一首赠别,这首诗所表达的,既是大陆上所有胡先生的新知旧雨的共同心声,也是海内外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诗云:

中华杂志著雄文,最佩高明寻国根;

抗战笔锋长锐利,振兴壮志老深沉。

功名粪土书生气,海峡精禽赤子心。

喜看神州能“超越”,人民十亿更欢欣。

胡秋原收到此诗后,次日也步贾韵吟诗作答:

非有闲情事舞文,求真淑也是灵根。

不堪骨肉长冰炭,欲仗精诚挽陆沉。

故国归游逢旧雨,细谈治乱喜同心。

集思广益长安策,天下为公四海欣。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邓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