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5-09-10李彩凤
李彩凤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活,强调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激发,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所谓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是简单的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而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创新。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课堂的民主,根本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试想,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因此,我在课堂上大胆地进行民主教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而不是揣摩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便没有对真理的追求。”要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生成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能力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例如在《走进青春》一框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歌曲《小小少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的导入体现青春欢快的节拍,唱出成长的烦恼,同时也点明本节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小小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烦恼增加了?”“小小少年有哪些烦恼呢?”“小小少年面对烦恼又该怎么办呢?”等。这一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穿插故事,吸引学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故事,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而且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如讲《享受学习》一框时,我适时地补充“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头悬梁,孙敬锥刺骨”的动人故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更努力地学习。
3.讨论探究,释疑明理。
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实施途径。教师作为讨论课题的组织者,要采取“抛砖引玉”等方法,尽快使学生参与讨论课题。如讲《发现自己的潜能》一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分组讨论:“①人的潜能包括哪些内容?②我们是否都具有巨大的潜能?③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去发掘自己的潜能?④你对发掘自己的潜能有何计划?”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最后汇报总结,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教材内容和要点。
三、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中心,以情导行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因此,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1.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典范,用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带动学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出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问:“你们都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学生说出父母的生日,但语气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呢?不要口头说,而是要实际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学生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洗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贺卡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