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5-09-10黄宇浩
黄宇浩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要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具体操作中完成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关键环节,以及落实好合作学习后的点评提升,才能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提高。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让生生互动占据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实现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改变过去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然而,审视中学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诸如优生包办、效率不高等困惑和误区。如何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完成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1.科学合理分组,明确成员分工
笔者认为,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否合理科学及成员职责是否落实到位对合作学习效率的影响颇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在充分考虑学生性格、气质、兴趣、特长及性别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这样才利于不同小组真正体验合作基础上的良性竞争。
按以上方法划分小组,除了促进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外,另一个目的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并承担个体责任。“个体责任”即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有了明确的分工,才能督促小组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承担个人责任和完成各自任务;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才能有效进行。谁负责组织、管理,谁负责记录、汇报等必须明确落实到相应的组员身上。这种分工不必固定,可根据学习任务随时调整,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合作。
2.制定合作规则,加强方法指导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制定好相关规则。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没有深思熟虑而匆忙展开讨论或操作,视为违规;较难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讨论,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诸如此类的规则在活动前讲明,使学生按规则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还要专门指导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合作。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他人学习成果的尊重,还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集思广益、辨析谬误,发现不同思考方法、解题思路,从而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做到敢想、敢做、敢说;引导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做到人人参与、齐心协力。
3.融入竞争机制,激发合作热情
将竞争机制引入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既可以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可以促进组内成员在共同任务目前加强合作。以竞争促进合作,使学生在竞争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制订《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实施小组捆绑式评比,即小组内所有成员同进同退,如果有一个学生扣分了,那么整组都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增强集体意识,树立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竞争。发挥评比的鞭策作用,使学生合作意识更强,互帮互助热情更高。
二、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关键环节
1.把握有效时机
不管哪种学习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不同学科只有结合各自特点恰当选择合作学习时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选择合作学习时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有疑惑时组织合作学习。如果刚开始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则他们只是凑在一起,相对无言,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二是在学生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合作学习。“开放性”指解题策略、方法、结果具有多样性,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全面、多样,这时小组合作学习明显比独自学习更有效,比全班集体学习更能促进全员参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在学生面对复杂任务时组织合作学习。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学习目标,又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无疑是高效的。
2.提供适宜问题
教师要选择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即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问题要适宜。一是问题要明确,让学生看了问题之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获得什么样的效果,切忌模棱两可。二是问题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培养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3.实施有效调控
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开展合作学习并不是说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无所事事”。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是促进者和合作者。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在保证教与学的活动继续进行的前提下,根据出现问题行为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境,灵活采取适当策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如在巡视过程中悄悄提醒,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重新回到小组学习中。巡视中,教师可以参与小组学习,根据学习任务难度与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进行指导与调控,回答学生的问题等。这样,学生的讨论会更起劲、更有效。
4.开展组间竞赛
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既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合作学习中开展竞争活动,其流程大致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组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定竞赛结果,并给予一定奖励。竞赛形式不必拘泥,可以多种多样,如竞答式、辩论赛式、互相检查式等。每次竞赛前,教师要先拟好竞赛题目,并依据班级《合作学习评比细则》订好竞赛规则,确保竞争活动取得实效。
三、落实好合作学习后的点评提升
1.及时点拨
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后,经常出现问题分析比较肤浅、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等不足,此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帮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另外,当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师的及时点拨可以起到“点睛”作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及时评价
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恰当认识。“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种报偿”,这种“报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肯定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就是精神上的报偿。在得到“报偿”后,学生先前的有效学习行为就会得到强化。
评价时,坚持评价团体与评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有效评价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从而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让合作学习走向成功,及时的评价可以使合作学习作用最大化。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应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渐入佳境,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必将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当然,要想真正实现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相信只要教师从小组组建到合作学习实施再到最后评价环节都精心设计,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合作学习一定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编号:FJJK1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