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化班高效哲学新授课课堂的打造

2015-09-10张小洁

考试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变形金刚物化悬念

张小洁

江苏省自2007年实行“小高考”至今,学生每门“小高考”学科拿一个A就可以在高考中加1分,如果得4A,在高考中就能加5分。针对这项政策,各校政治教师在“小高考”科目教学中各显神通,目的是让更多学生拿A。而在此过程中,政治教师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由于物化班是一个学校的门面,因此物化班学生在政治“小高考”中能否得A让政治教师“压力山大”,为了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拿A,很多政治教师在进行哲学新授课讲授的过程中仅根据考点讲解,把哲学新授课上成哲学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相结合的课。根据物化班的特点,笔者认为能够提高物化班哲学新授课效率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的放松是提高哲学新授课效率的保障

“小高考”科目教学过程中,物化班呈现课时安排紧凑,学生作业量大、休息时间少、学习压力大等特点。针对该特点,笔者在上物化班哲学新授课时,让学生在课间彻底放松。例如:在新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在课间给学生准备了他们感兴趣的电影《变形金刚》精彩集锦,让学生在欣赏电影片段的时候彻底放松身心,让他们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学生一改平时课间的无精打采和奋笔疾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精神的放松。从他们兴奋的表情就可以看到,学生已经暂时从学业负担中走了出来,这样的“卸负”过程为即将进行的哲学新授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笔者根据物化班男生多这个特点,考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课间播放《变形金刚》影片,课堂导入在影片基础上进行延伸,展示别样的变形金刚——钢雕展图片。

然后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问:观看《变形金刚》影片和艺术家创作变形金刚钢雕,哪个是实践活动?理由是什么?针对该问题,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已有知识储备进行选择——创作变形金刚钢雕是实践,因为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而不是主观世界。这个分析过程借助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又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由此,学生能够在事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哪些是实践并阐述理由:1.蜘蛛织网,蜜蜂采蜜;2.学生学习文化知识;3.变形金刚;4.发现上帝粒子的实验。在学生根据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回答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相应板书: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动物;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实践是一项活动而不是具体事物。在此环节,有一个事例超出了物化班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发现上帝粒子的实验,有学生在回答时提出疑问:“什么是上帝粒子?”针对该课堂生成,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点拨,从而让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效果。

三、巧设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如何营造出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哲学新授课上巧设悬念,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哲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在化解本课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悬念: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霍金押100美元赌注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凯恩教授打赌,结果输掉了。他们打赌的内容是:“上帝粒子”究竟是否存在?霍金的观点是什么呢?他为什么会输呢?这个悬念的设置,吊足了物化班学生的胃口,学生对这个打赌表现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听完问题后就开始进行猜测,其中有十几个学生认为霍金的观点是“上帝粒子”是存在的。笔者只是统计了人数而没有回答,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疑: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在此悬念设置的基础上,笔者逐条投影学生感兴趣的“上帝粒子”的材料:

1.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发表了一篇学术理论文章,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

2.科学家先后借助正负电子对撞机、正负质子对撞机、大型质子对撞机、大型强子对撞器等设备来寻找“上帝粒子”。

3.直至2013年2月4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通过实验确认了上帝粒子的存在。

设问: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

受悬念的驱使,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得特别积极,参与度非常高,并且在回答过程中分析得非常到位,在分析之余学生进行追问:“老师,霍金应该是认为上帝粒子不存在吧?不然他应该赢的。”从学生对该问题的念念不忘就可以看出,这个悬念的创设已经深入学生脑海,在自身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在同伴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并随之提出新问题,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情感提升,理论联系实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生活与哲学》的规定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课程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到,哲学课堂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的,这也意味着哲学新授课在关注课程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程理念,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正如Johannes Itten所说:如果一名教师只运用他在教师培训学院学到的方法,除了向学生传授当局制定的大纲外,不向学生传授其他东西,这样的教师就如同按照处方配药的药剂师,永远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所以,一名真正的政治教师在向物化班学生传授哲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教育和提升。笔者在该课讲授中设问:霍金是物理学界的权威,为何权威人士的观点不能成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呢?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我们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做到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在学生情感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升华,通过视频介绍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预测“上帝粒子”存在的科学家,从预测到证实整整经历了49年,但这从没有影响他今生的挚爱——研究,而且获得诺贝尔奖不会改变他从事研究工作。这种精神对物化班的同学们至关重要,同学们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时要能够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为了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坚持不懈并奋斗终生。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环节,让学生明确哲学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贴近生活能够指导实际的知识。

五、结语

物化班的哲学新授课需要政治教师更多地散发个人魅力,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让学生在哲学课堂上感悟哲学之美,并让学生在轻松高效的哲学学习中迎接“小高考”。

猜你喜欢

变形金刚物化悬念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巧在开篇设悬念
可爱的“变形金刚”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变形金刚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衣柜界的“变形金刚”所有收纳难题都不是问题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