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09-10张慧

考试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张慧

信息技术是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加快在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思考意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这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各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

2.精心准备导学提纲

实践证明,导学提纲是上一节好课必要的材料,能让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至于失去思路,让学生听课、学习有个“拐杖”。要把握以下原则:(1)任务书写要清楚;(2)操作要点要写清楚,辅助学生练习,为以后的复习做好准备;(3)要给学生留出答题的空白位置,保证学生锻炼书写能力,因为最终的考试还是要落到纸上;(4)注意知识拓展。

3.课前复习与检查

不管新旧知识是否有联系,课前复习都非常重要。因为新知识学完之后,学生要隔一周才能上课,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非常高。为了巩固知识点且不延误讲新授课,必须进行精致的复习:(1)要注意复习操作要点,不会操作,就谈不上过程;(2)方法的总结与归纳,建立在前一节课体验任务的基础上;(3)告诉学生为什么这么做;(4)注意学生在复习时的反映,如果大多数学生不会就要停下精讲,不可以贪多嚼不烂。

4.运用类比迁移,灵活运用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个虚线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Word,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试一下,学生很快发现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又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剪切或复制;打开目标文件夹;粘贴。将它与Word进行比较:步骤是:选择对象(文字块);剪切或复制;移动插入点到目标位置;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非常类似。教师可通过打开多种应用程序窗口,对菜单进行比较,发现通常情况下,“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项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键盘命令也相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积极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5.上机课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涉及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则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要事先为学生确定适宜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的优势。下面就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说明如何施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

5.1“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基础差异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层次差异性很大,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5.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因素。在我讲授多媒体章节课堂实例中,让学生打开存在服务器上的“音乐欣赏”文件夹,找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怎么播放音乐啊?”我请学生思考之后,先简单回顾文件的复制、粘贴,然后讲解媒体播放软件的选择和播放等新内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每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规模不宜过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