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英语与古汉语的比较结构共性研究

2015-09-10黄聪聪

考试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古汉语共性

黄聪聪

摘 要: 词序的象似结构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结构,思想彼此间的关系会明显影响句中词语的安排。因此,探讨词序的象似性可以揭示人类认知的奥秘。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的相似。语言结构反映经验结构,即世界结构,包括说话人强加给世界的观点。古英语属于综合语,其句法关系用屈折变化来表示,古汉语属于分析语,其句法关系用词序表示。汉语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逻辑事理问题,这种情况在世界其他语言中也是存在的。其根本原因是语言既然是线性的,线性排列本身就是一个语序问题,只是依赖语序的程度不一。人类对自然与人文事态发生、发展过程的认知所体现出的顺序映照在语言上,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语言的顺序象似性。普通话的“我比他高三分”这种常用的比较句格式,在秦汉时期使用“师少於我”这种句式,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奁onne从句”比较句格式相似。古汉语与古英语表达相似的比较概念,具有相同的顺序象似性,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两种语言比较结构中,表示比较程度的形容词,都放在被比较对象前,这与认知焦点是比较对象之间的性质差别有关。

关键词: 古英语 古汉语 比较结构 共性 顺序象似性

一、引言

探讨词序的象似性可以提示人类认知的奥秘,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的相似。Croft(1990:164)认为:“语言结构反映经验结构,即世界结构,包括说话人强加给世界的观点。”词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象似性的角度解释。

本文借鉴Haiman等学者的观点,运用古英语和古汉语的相关文献材料,在分析古英语与古汉语比较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探讨两种古老语言的顺序象似性在比较结构上的表现形式,以及受支配的图像序列原则。

图像序列原则是指语言成分的排列顺序与事件范畴序列之间的相似关系。Greenberg(1966:103)指出:语言成分的次序是与物质经验次序或知识次序相对应的。这一原则可进一步分为两个次原则:

(1)线性序列语义原则:连贯话语中分句的顺序与所描写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相一致。例如恺撒的名句“Veni,vidi,vici”(我到,我见,我征服)就是一个经典例子,其中三个组成部分的顺序与历时事件的次序吻合。

(2)线性序列语用原则:主要是针对信息的重要性或可及性而言的。较重要或较紧要的信息趋向于放在首要位置;不可及的或不易预测的信息趋向于放在首要位置。从认知的角度来讲,这主要是因为:重要的、不易预测的信息发生的频率低,具有标记性,并且是需要注意的图形。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居于首要位置的成分容易引起更多的注意并易记忆。

二、古英语的语言史地位

1.古英语的历史划分

英语史研究者现在通常把英语划分为古代英语(Old English)、中代英语(Middle English)和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Freeborn,2000:F17)。但是古代英语的历史跨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本文根据Olga Fisher et al(2000),从最早的有文本记载的时间划分古代英语的历史跨度,即800—1100A.D.,本文所用的古英语例子均取自于大约从800A.D.才开始有的古代英语文本。由于地域不同,古代英语又分成四种方言:诺林伯兰方言(Northumbrian)、麦西亚方言(Mercian)、肯特方言(Kentish)和西撒克逊方言(West Saxon)。然而,前三种方言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传世,所以,可供研究的古代英语文本都来自于西撒克逊方言。

2.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的差别

现代英语由古英语发展而来,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已十分明显。

(1)古英语的抄本中没有字母j和v,读作“wynn”[wynn]的一个如尼字母(the Runic alphabet,指早期北日耳曼字母系统)逐步被字母w取代,字母k,q,x和z很少见。古英语抄本中出现的另三个现代英语体系中没有的字母分别是:?覸,?鬙,?奁。字母“?鬙”和字母“?奁”在古英语文本中可以互相替代,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字母组合“th”(胡小冬,2007:646)。

(2)古英语的词汇不如现代英语丰富,但词形的变化很复杂。两者有两点关键性的区别:其一,古英语有复杂的词尾变化(屈折变化),现代英语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变化。其二,由于古英语存在与格和工具格,介词的作用大大减弱;现代英语没有这两种格,许多动词都跟介词构成动词短语,才能跟后面的名词发生关系,这种用法十分灵活(陈才宇,2007:18)。

三、古英语比较结构的显著特点

在古英语中,连接词“?奁onne”(最常见的比较小品词“?鬙onne/?奁onne”)总是引导程度比较从句。Mitchell(1985)认为,可以根据引导连接词“?奁onne”的词形,以及与它发生关系的比较成分区分不同的比较句。比较结构的共同概念:“X is better than Y”。主句是肯定的,比较从句很可能是现在式或过去式的虚拟语气;主句是否定的,比较从句很可能是陈述语气的。现列举如下:

a. Beo 247 N?覸fre ic maran geseah

eorla ofer eor?鬙an, ?鬙onne is eower sum,

secg on searwum. (Jack, 1994:43)

[Nor have I seen

a mightier man-at-arms on this earth

than the one standing here (Heaney, 2000:19)]

b. Beo 469 se w?覸s betra ?奁onne ic! (Jack, 1994:56)

c. Beo 1138 he to gyrnwr?覸ce

swi?奁or ?鬙ohte ?奁onne to s?覸lade (Jack, 1994:96)

d. Beo 1384 Ne sorga, snotar guma! Selre bi?奁 ?覸ghw?覸m

?鬙?覸t he his freond wrece ?鬙onne he fela murne. (Jack, 1994:112)

[Wise sir, do not grieve. It is always better

to avenge dear ones than to indulge in mourning.(Heaney, 2000:97)]

e.Beo 1559 ?鬙?覸t w?覸s w?覸?鬙na cyst,

Buton hit w?覸s mare ?覸onne ?覸nig mon o?奁er

to beadulace atberan meahte, (Jack, 1994:121)

[an ideal weapon,

one that any warrior would envy

but so huge and heavy of itself

only Beowulf could wield it in a battle.(Heaney,2000:107)]

f. CP 26.18 …ac mid hira agenre gewilnunge hi bio?奁 onb?覸rnde,?鬙?覸t hi gereafia?奁 sw?覸 heane lareowdom swi?奁ur ?奁onne hi hine geearnigen.(Mitchell,1985:622)

g.?覷CHom①i.146.14 for?奁on ?鬙e mare w?覸s hyre modes ?鬙rowung ?鬙onne w?覸re hire lichaman. (Mitchell, 1985:622)

h. ?覷CHom i.358.27 Cu?奁 is gehwilcum snoterum mannum ?鬙?覸t seo ealde ?覸 w?覸s ea?奁elicre ?鬙onne Cristes Gesetnys sy (Mitchell,1985:624)

i. Rid 40.60 swylce ic eom wra?鬙re ?鬙onne wermod sy,

?鬙e her on hyrstum heasewe stonde?鬙;(Mitchell, 1985:624)

例a.主句的宾语eorla与从句的主语eower sum进行比较。并且,主句是否定语气,从句是现在时态的陈述语气。

例b.主句的主语se与从句的主语ic进行比较。并且,主句是过去时态的陈述语气。

例c.主句的宾语gyrnwr?覸ce与从句的宾语s?覸lade进行比较。并且,主句是过去时态的陈述语气。

例d.主句的主语?覸ghw?覸m与从句的主语he进行比较。主句还是一个主从复合句,主句的主语?覸ghw?覸m后面带了一个定语从句?鬙?覸t-从句。

例e.主句的主语hit和从句的宾语“it”省略进行比较。主句和从句都是过去时态的陈述语气。

例f.t后面跟着的主句主语hi“they”在?奁onne从句中重复,主句主语和从句主语hi进行比较。

例g.主句和从句中的所属代词hyre,hire“their”进行比较。主句和从句都是过去时态的陈述语气。

例h.主句的主语seo“who”和从句的主语Gesetnys“statue”进行比较。比较句中的主句是过去时态,从句是现在时态。

例i.主句的主语 ic“I”和从句中的主语wermod“absinthium”进行比较。主句和从句都是现在时态的陈述语气。

四、古汉语比较结构的显著特点

本文研究和举例的以秦汉时期的古汉语为主。古汉语的形容词谓语句是指以形容词或其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古汉语的形容词谓语句当中有一类是表示比较的,也就是差比句。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古汉语的形容词比较结构。

古汉语的差级比较,是指甲甚于或不如乙的比较。这种比较句在古汉语中很多,句式很丰富。表差比的形容词,常见的有“少、长、大、小、富、彊(强)、弱、贤、甚、先、后、速、轻、重、愈、多……”等,大多表示甲乙两项有等差的比较内容。常用的比较介词是“於(于)”,可省略(杨伯峻,2003:736-739)。现举例如下:

a.九月,晋候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於我,斗士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b.与人善言,暖於布帛;伤人之言,深於矛戟。(荀子·荣辱)

c.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轻於鸿毛。(汉书,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d.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史记·卫将军列传)

e.专趋人之意;甚已之私。(史记·游侠列传)

五、古英汉比较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

古汉语与古英语的差级比较句,在语序上有相似之处,一般是:主语+形容词谓语+比较成分。古英语的例b.是与现代英语最相似的比较级的句子,而古汉语的例a.b.和c.在语序上也与古英语的例b.有相似性。但是古英语的比较句中,?鬙onne(相当于现代英语的than)引导的是从句,一般位于比较级的形容词后面,而且可以再带子从句,比如古英语的例i.。古汉语比较句中,形容词谓语后面跟的是状语,即使有省略语义介词“於”的情况,比如古汉语的例d.和e.。而且被比较的对象一般是代词、名词或者名词词组充当,可参见以上古汉语例子。

六、讨论

古英语与古汉语比较结构都各有相应的意义表达形式,在其句法上,有着相似的词序。古英语与古汉语的比较级句子,都是主语+形容词谓语+比较成分。句法上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表达的意义有共通之处(沈家煊,1993:3)。古英语与古汉语的比较结构在句法上有共性,两个民族的认知过程也有共性,受认知有关的象似性支配。语言结构的象似性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沈家煊,1993:2),象似性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普通话的“我比他高三分”这种常用的比较句格式,在秦汉时期使用“师少於我”这种句式,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奁onne从句”比较句格式相似。古汉语与古英语表达相似的比较概念,具有相同的象似性原则,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两种语言比较句中,表示比较程度的形容词,都放在被比较对象前,这与认知焦点是比较对象之间的性质差别有关。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的相同比较概念,有着相似的表达比较的句子结构。

七、结语

由于英民族采用多层面集约型的思维方式,英语表达中多取较低级阶的结构单位,常将多层信息融合在一个单位里加以表述,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中心,带上其他主谓结构作各种从句,形成树状分岔式的多层套叠句式。汉民族多采用单层面展开型的思维方式,汉语表达中多取较高级阶的结构单位,常将多层信息展开叙述,恰似流水一般,形成节节短句,汉语表达就多呈散连流水句式(王寅,2009:82)。然而,词序的象似结构反映了人的认知结构。“比较”概念在两种古老语言的具体表达形式的共性,恰恰说明语言的“非任意性”。象似性原则制约着说话者对话语中可用的结构选项进行选择。汉语在更大程度上遵循时间顺序的象似原则,英语句法结构的线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反映事件呈现的顺序性。

注释:

①lfric’s Catholic Homilies

参考文献:

[1]J.Bosworth & Toller,T.N.An Anglo-Saxon Dictionary:based on the manuscript collections of the late Joseph Bosworth[Z].Oxford:Clarendon Press,1898.

[2]Fisher O.et al.The syntax of early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Croft,W.Typology and Universals[M].Cambridge:CUP,1990.

[4]Freeborn,D.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Greenberg,J.Language Universal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eature Hierarchies[M].The Hague:Mouton,1966.

[6]Heaney,S.Beowulf:A New Verse Translation[M].New York:W.W.Norton,2000.

[7]Jack,G.Beowulf[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8]陈才宇.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胡小冬.古英语的拼写和发音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45-647.

[10]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8.

[11]王寅.中国语言象似性研究论文精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2]杨伯峻等.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历史演变的英汉语比较句耦合性研究”),项目编号:Y201328462。

猜你喜欢

古汉语共性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共性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汉英“水”隐喻的共性研究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活用成语梳理古汉语知识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