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虽万变然不离其宗

2015-09-10储鑫

考试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

储鑫

摘 要: 在语文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是一道必做题,虽在出题的方式角度上各异,但无论是全国性的大纲卷、新课标卷还是地方性的各省市卷,这都是一道“必上菜”。

关键词: 诗歌鉴赏 读懂诗歌 诗歌主旨

从历年的得分情况来看,古代诗歌鉴赏题皆不容乐观,学生要么完全答错得不到分,要么答不全、答题混乱,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读不懂诗歌,读不通,自然就把握不了主旨。

二是学生对古诗这一类文体缺少整体上宏观的把握,面对一道题,不知从哪个角度回答。

三是对诗歌欣赏的名词术语一知半解,答题时只要能想到的都答上,广种薄收,没有重点。

针对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应从读懂诗歌、把握文体特征这两个层次在宏观上根本上解决学生得分难的问题。

一、读懂诗歌

读懂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读通诗意。诗歌语言具有凝练性、跳跃性,在句式上有时为了合乎格律或者突出情感,而采取倒装的形式,加之古今语言存在一定差距,这给平时阅读量本就不大的高中生在理解上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教师在这方面应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加以总结。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采用了古诗常用的“意象叠加”的手法,是语言凝练性的典型代表,读懂它们就要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以构成完整的语句;古诗语言的跳跃性主要体现在时空的跳跃和逻辑的跳跃上,前者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由眼前的“巴山夜雨涨秋池”突然跳到了夫妻相见时的“却话巴山夜雨时”,后者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中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雄浑阔大的画面,却又在颈联伤个人孤苦无依之感,似乎景与情不相配,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限于篇幅,语言的跳跃性是必然的,时空、逻辑的断链处往往是诗歌的精彩处所在。

《夜雨寄北》中对相见时的想象体现了在虚实相生中对妻子的浓浓思念,而《登岳阳楼》中的雄浑阔大恰恰反衬了“老病孤舟”的漂泊无依;至于诗句的倒装应让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当诗句不合逻辑读不通时应想到调整语序,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中,“香稻”自然不能“啄鹦鹉粒”,梧桐也不能栖息在凤凰上,这是个倒装句,调整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就通顺了。二是古诗中有时将句子的宾语放到主语的位置,或主宾对调,这种情况应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不可引起误解,如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中有“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句,单看此句,很多同学认为这是个拟人句,但结合全诗看,“怜”“爱”的主语应该是人,说以它的正常语序是“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

读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正确而全面地把握诗歌主旨。理解了诗歌的文义,通过对诗歌中议论抒情句子或体现情感的字词的琢磨,基本上能够比较正确地把握诗歌主旨,但有时候并不能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因为诗歌的主旨有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多变的,如杜甫《登岳阳楼》不仅有伤己还有感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情感经历了乐—悲—痛的变化。因此,古诗主旨的把握,仅从直接抒情部分去找是不够的,需要综合题目、作者、题材、意象、意境、注释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关于这方面的技巧资料繁多,笔者就不一一赘述。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后面很多题目就会迎刃而解,因为,无论是炼字还是手法赏析,都离不开最终对主旨的凸显。

二、是把握古诗的文体特征

因为一种文学体裁决定了这种文体的构成要素,小说的构成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而诗歌的构成要素笔者概括为言、象、意、技和韵。其中韵不在高考考查范围内,而高考所出之题绝不超出其余四者范围,因此掌握这四个概念是古诗赏析之根本,随题如何出,我自可以不变应万变。

言,有两意,其一为诗歌语言风格,具体包括:平淡、清新、绚丽、自然、明快、含蓄、奔放、洗练、悲慨、沉郁、雄奇、质朴等。回答这类问题一般是先点出语言风格,然后结合诗句举一二例加以分析。

言的第二个意思是炼字,也就是赏析诗中某个字的妙处,这些字要么形象生动,要么体现作者情感,炼字的答题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字的本义,诗句意,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主体的何种特征,有何艺术效果,凸显了诗歌的什么主旨。

象,指的是意象。它在诗中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意象构成意境,体现作者的情感,如上文《早发》中用残灯、飞舞的雪花、着霜的枯草、冻实的浊河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氛围,体现了游子羁旅在外的艰辛。二是有些意象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它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周邦彦的《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久?”除了羁旅孤寂之情,“雁影”一意象让词又多了一个思乡怀人的情感。

意,指的是意境。意境由意象构成,对意境的概括应该从意象入手。意境的作用在于体现作者的情感。一般有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的正衬和乐景衬哀情的反衬两种。此类资料亦比较丰富,笔者在此不详述。

所谓的技,也就是诗歌的艺术手法。具体分类如下: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一般在诗歌中少见。

2.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其他手法。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抒情,常见的媒介有景具体手段为借景抒情和触景生情;物,具体手段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和借物喻人;人,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的爱与憎、赞与讽,或寄托某种情怀。古,包括古人、古迹和古事,一般是诗人怀古伤今、怀古讽今、怀古伤己、感叹世事无常等。典故,诗人借助典故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描写手法,主要有渲染、白描、虚实、动静、感觉结合和方位结合等。

修辞手法主要是高考考纲要求的九种修辞手法,不赘述。

其他手法包括结构手法和象征、联想、想象、对比、抑扬等。

在赏析诗歌手法时,首先要对诗歌手法有总体认识,学生不妨将上面知识列一张表,解题时将表与诗歌一一对照,如此方不会答错手法或遗漏手法。其次,答题时先点明手法,分析时结合能体现此手法的诗句,指明其艺术效果和凸显的诗歌主旨,这样答案才比较完整。

综上所述,古诗赏析的题目虽然多有变化,但读懂文本,把握主旨是做题的基础,把握诗歌文体特点,能对诗歌构成要素有完整的认识,否则答题时毫无章法可能错答漏答。万变不离其宗,把握根本,才能对千变万化的题目应付自如。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要用好课本这眼活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摭谈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