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15-09-10余志荣

考试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做数学发现解决

余志荣

摘 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主动获取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的过程,让数学课堂成为学习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关键词: 做数学 发现 感悟 理解 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现在的数学教学有一种提法叫做“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传授教学升华为一种“做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主动获取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的过程,让数学课堂成为学习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让他们去做。”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数学”作了探究。

一、创设情境,做中发现

小学生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动作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没有按常规在台上演示,让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而是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瓷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懒羊羊和慢羊羊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懒羊羊和慢羊羊釋疑解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学生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深刻。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是饶有兴趣地操作活动,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自主探究,做中感悟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在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获得。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折,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同样是表示长方形纸的4分之1却有大有小。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时,如果单纯让学生看书、听讲或看教师演示,则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只有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观察它们的特征,通过触摸、展开、重组等实践活动,有序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特征,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二维空间观念发展到三维空间观念。

三、交流完善,做中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枯燥。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动手制作长方体》是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特点之后的一节实践课,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我决定增加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并亲自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要求:用硬纸板作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我准备好了色卡纸、胶带、剪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大家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节手工课。看每个小组的成员,画的画、量的量、剪的剪、粘的粘,一会儿工夫,正方体就做好了。接下来要进入长方体的制作,这下难住了不少同学。如何剪这六个面,我进行了点拨:“首先,根据长宽高的长度,脑中出现一个这样的长方体,然后想清每个面的位置,每个面的长宽。”在我的指点下,有些小组进入了思考状态,在经过讨论交流后,不一会儿都进入了有条不紊的制作程序中,六个面剪出来了,把它们粘贴在一起,制作成功。

真正落实学生的制作,这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后面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处,学生顺利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做法及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越发显露出其功力。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通过看一看、剪一剪、分一分、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环节,使学生在做中积累、做中思考,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发现、感悟、理解、解决,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真正实现由“学”数学到“做”数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语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做”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猜你喜欢

做数学发现解决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