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之园校共建

2015-09-10杨志申

考试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双向互动幼小衔接

杨志申

摘 要: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幼儿园和学校两个方面分别做工作,共同解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促进人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双向互动 相互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连续性规律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缺乏,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又为以后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些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地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而且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幼儿园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时间上互相靠拢。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量少地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还可以参观小学、“大带小”活动、“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以及小学生上课,使孩子们在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的基础上,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激发上学欲望。

4.营造环境氛围。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大班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还可以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进行布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学校双向互动、相互衔接的过程,但幼小衔接呈现出幼儿园单方面迎合小学的现状,小学缺乏对幼儿园大班幼儿学习环境、特点及入小学前心理需求的了解。小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幼、小教师互动。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相互听课、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缩小差异的办法。例如,一年级教师到幼儿园大班听语言、计算、美术、音乐、体育、游戏等课程,了解大班的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及孩子的表现,从而使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的能力,充分体现一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另外,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强教学趣味性。

(2)课程学习方法上过渡。教师从一年级孩子喜欢儿歌入手,除了采用传统儿歌引导儿童学习拼音字母的音、形外,还启发儿童自己动脑、动口编儿歌,使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在音、体、美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安排学生不同形式的座次,有围坐式、小组讨论式、半圆式、自由式等,这样既提供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与幼儿园一贯的教学方法即以游戏和活动为中心的方式十分吻合,大大减少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不适应。

(3)营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把教室装扮得更贴近孩子的生活,画上孩子们喜爱的图案。评比栏上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评语改为笑脸、无表情脸和哭脸,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枯燥生硬的评比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孩子接受,生动形象地激励学生力争上游。还可以在墙壁或者黑板报上工整地写上“我长大了”、“我能行”、“相信我”等提示语,减轻儿童刚入学的心理压力,消除儿童的疲劳、精力不集中、自信心降低、害怕上学等不良现象。

4.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展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完善变化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发展过程中,相邻阶段既有不同质的特点,又是互相联系逐步过渡的。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又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双向互动幼小衔接
论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优化路径
现代职教视野下整合家庭资源育人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浅谈英语中考备考策略
当代家族与村民委员会的双向互动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浅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