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自我效能和创造力关系的研究概述

2015-09-10张盼

考试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创造力

张盼

摘 要: 近年来,对于创造性自我效能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逐步增多,而创造力又是教育学家一直提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且创造性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感的特殊领域,将二者结合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效能提高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国内外创造性自我效能和创造力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创造性自我效能 创造力 关系概述

一、创造性自我效能内涵界定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最早由Bandura于1977年在其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最早提出。Bandura和Wood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驱使动机、认知资源及行为以迎合环境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念。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有两个核心概念: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和行为的判断;结果预期是个体对于自身从事某种行为导致结果的判断。

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的区别(Bandura 1997:193)

创造性自我效能由Tierney和Farmer(2002)将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与Amabile的创造力理论予以结合提出,指“个人对于从事特定任务时,是否具有产生创造性作品的能力与信念的自我评价”。

Tierney和Farmer(2002)指出,创造性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产生创造性产品的信念;Choi(2004)的研究认为,创造性自我效能是在创造性绩效的背景下,个体对自身进行创造性行为或活动的难易程度的感知;Beghetto(2009)提出,创造性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身产生新颖和适宜的想法、解决方案和行为的能力的自我判断;Abbott(2010)认为,创造性自我效能指个体关于自己有能力根据任务要求产生新颖、原创和适宜的解决方案的信念,是对能提出新颖和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自信的主观评价。综合以上研究者的观点,对于创造性自我效能的界定都涉及具体的创造性信念、创造性行为和创造性产品。

二、创造力的界定

在《辞海》中,“创造”一词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在英语中始于拉丁文creare一词。根据《韦氏字典》的解释,创造力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由于创造力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现阶段对于创造力没有统一定义。

Guilford(1950)将创造力看做是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再定义的能力。Torrance(1962)认为,创造性是“对问题、不足、知识上的缺陷、基本元素的丢失、不协调、不一致等现象变得敏感,并找出困难、寻求解决途径,做出猜测或构成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和再检验,达到最终结果”的过程。Wallace(1993)指出,创造力的定义应该包括新异性和价值,即创造性产品必须是新颖奇特的且具有其相应的价值。Lubart(1995)指出:“从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创造力可以被定义为能够产生新颖性和实用性的产品的能力。”Sternberg和lubart(1999)等认为,对于创造力(creativity),人们往往从作品(产品)、个性特质和过程三方面考虑,也就是说创造的产物、具有创造力的人和创作者进行创造的活动。Amabile(1983,2001)的研究认为,创造力是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的特殊综合的行为结果。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86)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或恰当地)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荆其诚(1990)指出,创造性思维是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

综上所述,创造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创造力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个体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所突破和超越,以新的方式、观念和思维解决问题。

二是创造力是人的思维活动能力,特别是指人的原创性思维和特异思维能力;是人的自我完善的结果,是人自我实现的基本素质。

三、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创造力的相关研究

创造性自我效能是对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的研究,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指出,创造性行为是创造性自我效能的函数,认为创造性自我效能与个体的创造性行为呈正相关;有观点指出,当个体具有高创造性自我效能时,其创造性行为却比较低,与之相反,当个体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比较低时,其创造性行为则较高。

Choi(2004)的研究指出,大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创造力呈正相关,且创造性自我效能在人格、能力、动机等因素为中介作用。Carmeli和Schaubroeck(2007)的研究表明,创造性自我效能对创造力进行正向预测。Beghetto(2006)和Hill(2008)的研究发现,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掌握目标定向、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等因素和自我效能相关,创意自我效能与掌握目标定向有关。

台湾学者林碧芳(2004)的研究发现,教师自身的创造性自我效能对其创造性教学行为有重大影响;洪素萍(2004)等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创造行为与创造性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Beghetto(2006)的研究指出,当个体在创新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创新自我效感使个体持续努力,推动个体达到最终的创新目的。其研究指出,高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能力更具有积极的评价,更多地参加有助于创新性研究和实践的课余学术、团队活动。黄春艳(2009)通过对研究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研究指出,研究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总分及能力、任务效能两个维度与创造性总分为正相关,创造性自我效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3]王晓玲,张景焕,初玉霞,刘桂荣.小学儿童家庭环境、创意自我效能与创造力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0,29(5):46-50.

[4]李西营.创造性自我效能的内涵、影响因素和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2,VOL20,No.1:108-114.

猜你喜欢

创造力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跟“天才”比利一起守护创造力吧!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当妈的这样做,就是毁了孩子的创造力
加拿大孩子的创造力为何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