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2015-09-10陈庆祝

考试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激励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陈庆祝

摘 要: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和谐的情境,有效运用激励措施,通过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生体验成功,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热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激励 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

激励可以促进兴趣的向前发展,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对小学生思维兴趣的培养,我认为,一是靠求知欲;二是靠可见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有效地运用激励,创设各种和谐的情境,引导他们在轻松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探求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巧用激励可以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

一、通过演示教具激发学生内在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并不决定于外在信息的正确与重要与否,而往往来源于浓厚的自我需要,情感和兴趣,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的注意。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认识10—20的数时,可以在黑板上挂个能插木棒的布制教具,然后先在第一个小袋上插一捆(10根)然后请同学回答。接下来在第二个小袋上插上一根这时叫同学回答黑板上一共有一根小棒,小学生很快就会说出是11根这就认识11这个数,按同样的方法演示教具,学生很快就学会10—20的数。直观、形象的教具能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感知,形成强烈刺激,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明晰的表象,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通过操作可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小学生精力旺盛,他们好奇、好动,对任何事情总想亲手做一做。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观察、分析、发展问题,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何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这是教学圆周率的关键。教学中可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分别是10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的圆形硬纸板各一个,在米尺上滚动,量出圆的周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圆周率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公式。由于采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结果,进一步概括出“圆周率”这一新知识。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转静为动,把枯燥无味的概念变成活的知识,并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虽然所花的时间要比教师单纯演示多一些,但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掌握牢固。

三、通过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未知欲

在运用激励时,我着重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1.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因材施教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努力创造并珍惜能充分展示学生才华和获得成功的每一次机会;2.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如在学习概念、法则、性质等重要内容时,都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诱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一个学生总结不完整、不准确,就让更多的学生发表意见和见解,使学生学习活动始终在积极参与中展开;3.鼓励上进,保护自尊。学生回答正确时,、立即给予肯定、表扬、赞许,让学生心理充满自豪、喜悦和继续求知的信心,有的学生答不出或答错时,我也想办法让他体面坐下,尽量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生还采取偏爱的政策,使后进生也有机会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成功,使他们有勇气回答问题,从而不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鼓起学习的勇气和兴趣。

四、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高尚健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则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感兴趣。如在准备导入“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杯135克的水里加入5克的糖,在一杯170克的水里加入7克的糖,哪一杯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兴趣很浓,纷纷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懂得无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还是在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常常要用到百分数,初步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其次,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再创造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并通过讨论圆与长方形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培养情感使学生热爱学习

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动机,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并将其积极引导到学习中。在教学中,可以恰当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热爱数学。教师应以热爱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成为被学生喜爱的教师。教师要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表现出慈母般的爱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鼓起勇气和信心,同时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入课堂,把竞争带入课堂,用爱心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与老师配合默契,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力的不足。从某种意我上讲,学生成才的真谛在于他们一入学就花大气力抓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科学学习方法的传授。因此,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要经过长期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小学高年级可以指导学生钻研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其次要加强管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习惯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补偿作用,它可以补偿人在智力上的某些弱点和不足,又能推动人的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扬,所有有人说: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运用激励的目的,在于不断激发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并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提高整体素质的要求。

猜你喜欢

激励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