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介入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5-09-10柴荣
柴荣
表现性评价介入散文阅读教学,可帮助师生了解阅读能力发展标准及自身与标准的距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散文能力。表现性评价能够推进阅读教学改革,这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课程改革针对传统课程评价的不足提出建立发展性评价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评价设计要先于实施。而表现性评价具有任务引领、评价先行、标准自定、自主修正等特点,表现性评价介入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师生了解阅读能力发展的标准以及学生与标准的距离,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斯廷金斯(Stiggins)对表现性评价的权威性定义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1]。表现性评价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表现出真实的学习能力[2]。
高中阅读教学核心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3],独立阅读能力的表现是能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是有评价标准的,这一评价标准是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而设定的。对处在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讲,评价标准是有不同层级的。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期阅读情况后,抓住文本的重难点设计出建构反应题,“引发学生的最初反应”,由教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用专业技能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开发真实性的任务,设计建构反应题以激发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这是表现性评价介入阅读教学操作的核心。
一、用整体感知表现性评价表,整体把握内容
散文的种类繁多,借助载体承载内容,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认识,所以说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是散文外在表现的要素,这既是整体感知散文的基本流程,也是散文整体感知的任务。根据这一任务,教师要设定散文整体感知评价标准(见表1),让学生依此操作,既知道整体感知散文的基本流程,也能知道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以致影响阅读的准确性。
表1 散文整体感知表现性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思维流程 评价标准及等级
优 良 差
内容 概括每段内容 能准确概括每段内容 基本准确概括每段内容 不能准确概括每段内容
划分文章结构 能准确划分文章结构 基本准确划分文章结构 不能准确划分文章结构
概括全文内容 能准确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准确概括全文内容 不能准确概括全文内容
写作手法 写出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 能准确写出写作手法 能写出一两种写作手法 不能写出写作手法
思想情感 概括散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准确概括文本思想感情 能概括一两种思想感情 不能概括思想感情
散文整体感知表现性评价标准表可以让学生把散文的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以外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起点,设计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运用思维流程表和学习成果表现性评价表鉴赏艺术形象
散文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鉴赏艺术形象是理解散文的重要一步。作者所塑造的形象有其内在思路,教师应把作者的思维流程外化出来,配上相应的学习成果表现性评价表,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学到解读艺术形象的方法,用自己的话写出对形象的理解,做自我评定。
以郁达夫《故都的秋》写落蕊的段落为例。作者的审美认知、生活背景与学生距离太远,因此,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设计概括景物特点思维流程表(见表2),让学生了解鉴赏艺术形象的基本流程。
表2 概括景物特点思维流程
评价项目 思维流程 每步流程的思考 有(√) 思考结果的记录
无( × )
分层 标出文段的句子序号
提出句子主干
句子意思联系紧密地归纳在一起
确定文段重点句,分析重点句,读出“我”的感觉 句子
结构 标出关联词,得出分句间的关系
注意标点符号
思考副词在句中的意思
找出指示性代词在文句中对应的内容
重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调动已知,想出字面义
把字面义带进原句中
联系上下句,思考重点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景物特点
判断作者的审美取向
同时,教师要配上对应的学习成果表现性评价标准,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作者由景物表达出的感情,知道自己鉴赏形象达到的层级。其中,优:能对重点词语有结合文本的分析;对景物特点表述清晰;能由景物特点读出作者的审美取向;语言流畅。良:有文段中的语句;能读出景物特点;能读出作者的审美取向;文从字顺。差:无文本中的语句;不能读出景物特点;不能判断出作者的审美取向;语句不通顺。
思维流程表和学习成果评价表在设计上是从品味语言的角度让学生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得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发展鉴赏散文语言和艺术形象的能力。
三、设计建构反应题,解决问题
含义丰富的语句是影响学生读懂文章的重要因素。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往往不会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所以教师要用设计建构反应题的方式,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获得“怎么办”的知识。
1. 对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
散文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基于每个学生的学识背景和生活背景,课程标准提出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持的感受和体验”,这是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以此来设定解读句子的维度和标准,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其评价标准与等级见表3。例如,对史铁生《合欢树》中“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与人们的认知离得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建构反应题:文中说“悲伤也成享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表3 句子解读的评价标准与等级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及等级
优 良 差
解释句子字面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解释句子字面意思 基本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字面意思 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字面意思
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原因 能结合文本内容准确说明原因 能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其中一条原因 不能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原因
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的例子 能从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中举出典型例子 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的例子不典型 没有相应的例子
分析法 能用举例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或对比分析法围绕句意分析 能围绕句意做分析 不能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
概括句意 能准确概括句意 概括句意基本准确 没有概括句意
语言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意明确 语言顺畅,思路清晰,表意明白 语言病句多,内在逻辑不清,表意不明
对于散文阅读来讲,对含义丰富的语句的理解包括对重点字词、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的作用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或生活经验,用类比的思考方式,用举例、假设、因果或对比等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设计的评价项目是按照解读句子的操作步骤设计的,学生学会即获得了程序性知识。
2. 作者情感的把握
散文作品中呈现的人类情感极其丰富,也极其复杂。理解丰富情感和复杂情感对生活阅历不丰厚的学生来讲难度很大,而把握作者情感是读懂散文的重要标准之一。课标要求:“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因此,用设计建构反应题的方式让学生解读散文作品中的情感,同时配上作者情感表现性评价标准(见表4),从而发现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上出现的问题。
表4 散文作品感情表现性评价标准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及等级
优 良 差
缘由 出自文本语句,合乎事理逻辑 出自文本语句,基本合乎事理逻辑 出自文本语句,不合乎事理逻辑
观点 观点明确 观点基本明确 观点含糊
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 典型 不典型 没有
分析 合情合理 简单 逻辑错误
语言 语言流畅,表意清晰 语言通顺,表意基本清楚 语病多,表意不明
例如,对《项脊轩志》一文可设计这样的建构反应题:该文写了亡故的母亲、祖母和妻子,写母亲时用“泣”,写祖母时用“长号”,请分别简述两处“哭”的缘由。写妻子时没用“哭”,是否说明夫妻关系不好?请结合原文内容,并结合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对其中一种感情的认识。
表现性评价介入散文阅读教学,其评价标准依据阅读能力制定,表现性任务围绕读懂文章设定。对解决表现性任务,教师可以设计思维操作步骤,学生用填表、微写作的方式完成表现性任务,将内在阅读能力外化出来,教师依此诊断学生的阅读能力层级,因之设计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针对性较强。
如果教师把不同种类的散文思维流程表、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标准设计出来,学生比照思维流程表和表现性评价标准阅读,势必会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介入散文阅读教学,可帮助师生了解阅读能力发展标准及自身与标准的距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散文能力。表现性评价能够推进阅读教学改革,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咏梅,孟庆茂.表现性评定及其相关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 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电大教育,199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