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体验的教育体系
2015-09-10吴颖惠
吴颖惠
学习是快乐的吗?学习对谁是快乐的?学习在什么时候是快乐的?什么是快乐学习?目前人类科学发展对学习过程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学习作为个体一种基本的认知和心理活动,由感知、经验、感悟、内化和外化的学习过程组成,且与兴趣、动机、意志力、情感、情绪、态度、感知觉、心理体验等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体验,既是活动的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它是个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与个体行为本身交互作用,产生不同的结果。美国大卫·库伯教授曾提出“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受到世界各地教育者的重视。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活动和心理过程离不开体验,学习过程是感知、经验、感悟、内化与外化的过程,学习体验是个体学习兴趣、动机、策略、能力间的交互作用,作用于个体信息加工的过程、速度及策略,更影响到个体学习的情感、意志与行为。学习体验包括积极学习体验和消极学习体验。积极学习体验是学习效果的正向反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是激发个体内在学习主动性,实现愿学、会学、乐学和好学等持续性学习目标的基础。消极学习体验则易引发压力、负担等消极情绪体验,导致厌学、逃学等问题行为。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培养积极学习体验,应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依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模型,学生发展嵌套于不同系统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个体成长的微环境系统,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体验需要以上系统的共同促进,构建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教育体系。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积极学习体验的建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针对教育教学,积极心理学提倡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思考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激发其潜能。因而,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指向学生学习发展,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提升学习能力,体验学习心流。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教育大区,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直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高效学习。在改进教学的同时,尤其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和成就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为此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导,着力从个体、课堂、校园、家庭等系统切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体验,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效能与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一、个体系统
学习是一种独立的心智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调动学习内驱力,提升学习能力,发展学习潜能与学习品质。
1. 研究学生学习规律
学生学习不是成人学习模式的简单化翻版,学生认知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遵循学生的知识经验及认知特点,是促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产生积极学习体验的基础。教育应基于学生认知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来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及形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与内化。海淀区一直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寻求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海淀区每年都会针对小学生开展学习负担与学习感受调研,了解学习需求与学习体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区心理中心开发出心理测评资源平台,引进学生认知策略及风格相关测量问卷,研究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德育干部和部分学科教师的相关培训,分析测评数据和结果,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促进教师依据学生心理需求来设计实施教学。
2. 科学认识学习潜力
成人社会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非常有限。截至目前,有效指导学习的仍是最近发展区、优势教育和多元智能等理论。多元智能强调学生学习潜能的差异性、多样性;优势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优势强项,寻找适合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促进学生智能的最大化发挥。
广大学校基于优势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积极开展教育实践,科学认识学生潜力,发展学习能力。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倡导发现每个孩子在学习上的闪光点,以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玉渊潭中学基于优势教育理论,构建适合学生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倾向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包括人生规划、职业素养、创新设计等,促进学生优势发展。
3.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学习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智力因素构成其认识活动的执行系统,发挥认知功能;人格因素构成其认识过程的动力系统,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促进、维护学习过程并产生积极学习体验的基石。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24种积极心理品质中的知识与智慧、自控维度关注是指向学习的品质,塑造学生积极品质也应成为学校心理工作的重点。
海淀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整体设计中小学学习品质培养的内容体系,小学突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关注学生辩证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高中主要以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为主,以此为依据,与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合作编写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为学生学习品质培养提供具体化的指导。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与训练。北京101中学开设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记忆力等专题课程,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4. 开展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知识的过程。满足学生个别化的学习需求,是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举措。为给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个别化学习指导,海淀区利用资源教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开展面向个体的学习心理辅导,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及学习行为,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海淀区心理中心先行先试,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个别化指导,建立潜能开发室,引进学习评估测验及专业化的潜能开发设备,为个别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支持。永定路中学利用资源教室对个别学生开展注意力、记忆力等相关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推行导师制,设立学业指导顾问,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发展及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成长发展。
二、课堂学习系统
课堂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直接环境,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深刻的、持久的,课堂系统可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情绪体验、师生关系等方面,影响其学习体验与学习行为。
1. 关注学生内心体验
积极学习体验的培养基于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调动与发挥,教育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关注内心体验上。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特征,关注学生心理因素,创设安全、信任的学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依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英语学习改编成说唱英语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英语学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为增进学生学习效能感,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小课题研究,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设计童趣性的课堂练习。例如,第一道:达美乐—达标;第二道:棒约翰—真棒;第三道:必胜客—全胜,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 激发积极情绪体验
学习是一项知、情、意共同参与的活动,认知帮助个体加工信息,意志促其坚持不懈,而在二者间发挥推动作用的是情绪。积极情绪包括拓展、建构和缓释功能,能让个体更加专注开放,拓展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尝试新方法,发展新的问题解决策略,同时增强个体持久性资源,如体力、智力及社会协调性等。积极情绪作为内在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持久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了“十二五”区级课题“中小学师生情绪管理”研究,探讨激发师生积极情绪的机制及方法。广大学校通过环境营造、内容呈现、活动设计、激励性评价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在每节课初,教师都会用简单的心理学小活动进行课堂热身,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状态。
3. 建立积极师生关系
就成长中的中小学生而言,对教师的喜爱程度,课堂上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和获得支持的程度会通过师生关系影响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学习体验,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与学的关键,在师生关系建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能否以尊重、平等心态对待学生,能否对学生有积极暗示与期待,能否激发学生学习优势,关乎学生的积极学习体验。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建立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积极作用的心理环境。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以自主课堂为载体,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活动设置上,促进学生优势发挥。学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参与和探究,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构建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为让教师体会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感受,设计角色转换活动—让教师做学生,深度感受课堂,主动改进师生关系,成效显著。
4. 应用教师积极语言模式
语言是师生间沟通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风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信心。教师运用积极语言,表现的是一种积极教育方式,利于调动学生内驱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归因。同时,积极主动的语言回馈也是激励性评价的重要形式,能够引发学生正向学习体验,改进学习行为。
海淀区以“十二五”区群体课题“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生健全人格”为载体,推进积极语言模式(HAPPY)的应用。积极语言模式包括希望、行动、过程、关键、收益等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和预想,根据预想的积极心理品质,使期待的积极品质可操作化,用积极语言来促进积极行动,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清河中学等课题校,开展全员化的操作培训,使其服务于高效课堂建设,服务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校园系统
学生的学习是一系列学习行为发展的过程,受到个体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校园环境是个体主要的外部环境,校园的文化及人文氛围等会对学生心理感知和体验发挥较大的影响。
1.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学习空间理论认为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学习。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调动学习热情,营造学习氛围,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涵养学生学习气质。海淀区教工委、教委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广大学校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入手,为学生营造幸福的精神乐园与学习乐园。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以文化建设为基点,调动环境育人的积极因素,充分对校园物化环境进行改造,建立成功石、收获树等多处文化景观,激励学生拼搏进取、成人成才。东北旺中心小学构建生命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从课程、活动等多个层面开展工作,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愉悦学生身心。
2. 打造多元化活动平台
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成长。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存在潜能,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与愿望,教育要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重视体验、参与和感受,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与技能。海淀区开发体验式、自助式、实践式、网络化等多种活动模式,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为唤起学生动力、发展潜能提供突破口。
实践性活动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舞台。立新小学开展追忆学校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及爱校、爱国家的人文情怀。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每学期组织初一学生开展“走进我的北大附中”“走向社区”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利用访谈、社区服务等丰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探索,培养责任、公正等公民品质。此外,广大学校成立多种学生团体,利用社团、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展自助式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我感悟,主动发展。
3. 培育教师积极心理
教师作为社会个体,其心理状态不仅反映在个体身上,也会通过教学行为、教学态度影响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及健全人格的塑造。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学习能力、富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打好底色。
海淀区一直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编著《教师心理调试故事50例》等工具书,帮助教师学会调节心理的方法与策略。坚持专业化与普及化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心理培训,包括:心理教师及团干部的咨询师培训、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班主任群体的心理技能培训及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等。此外,区心理志愿服务队定期下校进行菜单式培训,心理中心开展教师团体活动等举措,有力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积极心态的形成。
四、家庭系统
家庭作为个体的主要成长环境,与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行为形成有复杂的关联。学生学习与发展不能脱离家庭系统的作用与支持,因而必须开发家庭教育的积极能量,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格局。海淀区重视调动家庭教育资源,借助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形式开展家长培训,帮助家长学会亲子沟通,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广大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家长面对学习的正确意识,包括能够掌握适度原则、调整期望值、关注学习过程与成长而非学习成绩、注重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多元智能等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
提升。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个体获得知识和体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信息、技能、能力,而更多的是情感情绪的体验。积极学习体验能够形成影响一生的学习态度、品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构建家校和谐一致的教育系统,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影响,促使其获得积极学习体验,真正健康快乐地度过青少年时期!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