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2015-09-10王定华

中国教师 2015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王定华,教育学博士,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懂心理健康教育,教书育人会事倍功半;学生没有健全的心理,全面发展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靠的还是人,因此,我们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战略高度,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大局,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反复抓,抓反复,不断落实到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201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确定首批的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各示范区珍惜荣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探索,思想认识到位,保障机制到位,政策支持到位,资源整合到位,积极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课程建设,努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经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积极成效,品牌效应进一步得到彰显,无愧于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的光荣称号。在示范区的带动引领下,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蓬勃开展,这几年也取得很多成绩。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健全。天津市、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北京市海淀区、山西省晋中市等地通过设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成立指导中心等措施加强专家指导;辽宁、福建及湖南等地强化评价和评估,加强督导考核;山西、黑龙江及山东等地开展示范校和实验校的创建,加强示范引领;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吉林等地确定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集中活动;江苏和吉林等地通过“医教结合”,加强预警干预。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队伍逐渐形成。浙江、福建及广东等地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标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或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处理职称评聘、编制及待遇难题,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安徽、江西及河南等地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注重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借助各个活动,提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河北、四川和甘肃等地实行高校与中小学校的对接,提供心理援助和志愿服务。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区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校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网站及心理咨询热线”三位一体的心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山西、浙江及上海等地基本实现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辽宁、湖南及云南等地积极拓展校外教育场所,依托未成年人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天津和重庆等地全面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亲情聊天室、服务咨询热线、咨询网站和心理信箱等形式,使服务阵地得以建立。

四是加强课程建设,以活动课程为主,形成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河南、四川及贵州等地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编发有关参考资料。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观摩展示,进行教学交流。吉林、江苏及青海等地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借助考前辅导、校园心理剧、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福建和广东等地通过设立研究课题、组织调研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是加强社会合作,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山东和湖南等地主动促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三结合”,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尽早解决学生面对的心理难题。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研发出家校沟通的APP手机互动平台;湖北、陕西和福建等地开展大规模的家访活动,增进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互相了解。江西、贵州等地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征集评比,通过为留守儿童安排代理妈妈等活动,关注单亲子女、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辽宁和四川等地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与社区合作开展专家讲座、知识宣传及团体训练等教育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承载新期待

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党和人民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新的期待。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代表党中央的意见,非常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关心和理解人,要把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缓解各种压力,排除焦虑,不断满足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历史担当,我们一定要将其提到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需要。教育发展具有阶段性。现阶段“有学上”“上学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点工作之中,进一步加以落实。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待,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勤于落实,注重学校内涵,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品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品质的教育,关注学生生命存在,关注师生共同成长,关注校内外的有效衔接。提高教育质量,办有品质的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的意识,树立学生特点不一必须因材施教的意识,关心每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广大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平等地和学生共同成长,过上完美幸福的教育生活。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内,而是与家长和社会互动,拓宽学生眼界,打开学生心扉。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的最大心愿。少年儿童应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大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其对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有促进作用,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大学》所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想“修身”,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先“正心”,心正才能修身。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可能做到心正,更不可能做到全面发展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应迈的新步伐

肯定心理健康教育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新形势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观念并未发生转变。而且,各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并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重视力度较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缓慢;一些地区和学校尚未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形式和内容并不丰富;一些地区和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心理辅导室等必要活动阵地,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一些地区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为缺乏,教师专业成长不够;一些地区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然而,当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学生的家庭结构出现较大变化,而且就业竞争和人才选拔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些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有增无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停留在“一种时髦的口号、实施素质教育的粉饰品和应付上级检查及汇报工作的美妙装饰物”上,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小学生所处时代和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强化工作保障,加快推进步伐,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育人功能,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帮助学生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成就幸福人生。

一是结合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思想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在全国都是这样。尽管心理健康教育与狭义的德育不是一回事,但它属于大德育范畴,因此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统一部署和考虑。当前,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相信广大中小学生已经基本熟读会背,我们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并掌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机制、关键因素和有效方式,把握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从记忆24字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迈步,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自觉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好的榜样,最好是身边的榜样,中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正面榜样的指引,所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树立正面榜样,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也要将心理健康纳入其中。

二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高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越来越高,并非谁都能做好,一定要有科学性。

要研究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年龄的成熟度,对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要施以恰如其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是对所有学生、所有年龄段提出同样的要求,而是因材施教,有条件的地方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也可考虑“私人定制”辅导方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世界和社会,减轻升学压力,处理好同伴关系,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好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要关注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

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我们应让心理教师、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要有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具备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否则,盲目引导不如不引导。有计划、分步骤地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树立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

要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很强,并不是所有好心人都能发挥好的作用,所以需要专家的引领。教育部专家指导委员会新成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发挥好学术组织作用,帮助各地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此,也希望各位专家主动发挥指导作用,走出象牙塔,接地气,用基层同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指导。各地也要主动求教,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定会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鼓励各地探索,发挥示范性。2014年,教育部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这是继全国示范区评选之后,再次推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次活动,准备每两年在全国创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让其他地区和学校见贤思齐。广大中小学校应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机制,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努力提升教育品质。要深入学生中,探索“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体系,建立健全结对帮扶机制,扩大品牌辐射效应。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完善学校与专家、家长、社会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些工作都要探索,我们也鼓励各地探索。

四是落实相关政策,体现推动性。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规划,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分管领导,明确主管部门,明确承担单位,把这项工作真正抓好、抓实。教育部将进一步组织经验交流,大会推动,也将组织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评估,对做得好的地区进行表彰宣传,对做得不好的进行批评,对按兵不动的进行约谈,体现“奖优曝劣”。教育行政部门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将国家的要求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