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语文教学策略

2015-09-10贾红斌

中国教师 2015年16期
关键词:曹操文章教学策略

贾红斌

《语言的魅力》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身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人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老人处于凄惨悲苦的境地之中。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看到这一情景,在老人的乞讨牌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老人感到无比的快乐。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上,而理解诗人添加的“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的魅力何在,以及使语言具有魅力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学生自然就能提炼出文章的主旨,进而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旨,只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呢?这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什么是教学策略呢?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有关规则、技能与方法及调控措施。从加工对象看,它既包括外显的操作系统,又包括内隐的规则系统,前者指导个体完成对外部的信息加工任务,后者则调控思维的行为过程;从实施主体分,又可分成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体现师生教与学的风格及思维水平,它是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的桥梁。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则专指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所采用的策略。

于是,笔者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创建了不同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在对比反差中培养思维深刻性”的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不仅是勤劳、智慧的民族,而且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兼容并蓄胸怀的民族。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经典课文,不仅包括本民族古今的优秀文学作品,而且包括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如何学好这部分内容,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进而提高综合素养的强大信息源,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经历与体验的缺乏,特别是中外文化的差异,给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阅读实践中,笔者构建了“在对比反差中培养思维深刻性”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课堂上,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主体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特别是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师生对话、讨论等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能力是今后继续学习与日后步入生活不可或缺的,是人的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它反映在每个个体身上就是思维品质中的思维的深刻性(朱智贤、林崇德,1986)。

学生在阅读中产生问题,有利于启动思维,是有意义阅读的起点,而阅读难点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既有其可以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挑战困难的精神与意志品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有利一面,又可能具有因困难过大阻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扼杀其创造精神的负面作用。因此面对阅读难点,教师不但需要首先引导学生去攻关,特别是那些关系文章主旨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难点,而且更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不仅喜欢探索、敢于探究,而且善于探究,并在不断的阅读探究中,攻克一个个难点,提高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信心。

于是,在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初读文章,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学生们提出:“诗人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这就为学生思维的启动与展开、为运用探究学习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诗人添加了几个字的前后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所在。于是,学生们开始运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学习,从“盲老人”外貌的描写中,学生们读出了老人的处境与性格;从“盲老人”只是在身边立了一块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看出他还是一位有自尊的可敬的老人。紧接着学生们又找到了路人的表现:他们的态度由无动于衷、姗姗而去变为纷纷解囊相助;“盲老人”由原来的什么也没得到,变为得到了许多钱;“盲老人”的神情由悲苦无助变为满面笑容,当然变化还不止这些。通过前后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中深刻揭示了语言的魅力。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它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春天与世界上最悲惨的现实—“盲老人”乞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们联想到这位“盲老人”一生都不曾看到过万紫千红的春天,他的一生是多么悲惨啊!强烈的对比反差,激起了人们对“盲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同情。这种强烈的对比与巨大的反差是引发人们心灵共鸣与同情心的助推器。也正因为如此,这句话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们还从诗人的神情与“看、问、拿、添”等一系列动作,感受到了诗人对穷苦残疾人的同情,感受到了诗人美好的心灵。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不仅攻克了理解难关,而且使个体思维步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规律,思维深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在入境生情中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教学策略

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中介与载体。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入境生情,得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尤其对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落花生》是作家许地山发表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为线索,围绕“花生有哪些用处”展开讨论,由花生的用途到花生的品格,再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文本主题“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学生对文中父亲富含人生阅历与哲理的话很难理解,也难以建构知识的意义,更难进行情感的陶冶,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入文章的情境。

1.创设语言情境。教师以激情朗诵导入新课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你漫步林间,你会看到那微不足道的小花,在尽情地向你绽放笑脸,当你信步湖畔……”教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花生有了不平凡的感觉。实践证明,教师的激情导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和流畅,又将学习引向深入,使师生的思维与文本作者的思维紧密契合,积极保持思维的敏捷与流畅。

2.创设生活情境。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经历的人生际遇不同,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也会有所不同。作者的父亲借物喻人,要让自己的孩子像花生那样做人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为此,教师适时出示了作者父亲的背景资料,学生读后,深刻地理解了父亲那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言。为了深入理解父亲的教子名言对儿子一生的影响,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又及时提供了许地山一生发展的宝贵资料。在父亲的教育下,许地山长大后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多才多艺,除小说之外还写剧本、杂文;他既能写歌词,还能作曲;他又是个著名翻译家,还是位大学者。集这么多身份于一身,在现代作家中也是罕见的。许地山还给自己起笔名叫“落华生”,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的笔名时说,“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学生从背景资料中也深刻体会到落花生精神的确影响着许地山的人生。正所谓“文如其人”,许地山的文章也如他的做人一样,追求朴实无华的境界。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父亲的话,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流畅。

三、“在质疑问难中培养思维独创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相关的体验,阅读名著时有很多困难。为此,教材中对名著做了节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节选文本,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准确把握原著的精神内涵与深厚的人文积淀,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在语文阅读心理学的指导下,在践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在质疑问难中培养思维独创性”的教学策略。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是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在学习之前,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为了提高预习效率,笔者与学生一起商量,列出了预习提纲:一要把握主要人物的特点;二要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三要基本弄清“孙刘联合抗曹以少胜多”的原因。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道:“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学生们认为,这里应再补充一些情节。首先,曹操是有水军的,这一点也是周瑜的心腹之患。周瑜知道曹操是一个疑心重的人,于是,将计就计,利用蒋干传假信污蔑曹操的水军大将蔡瑁、张允,果然曹操中了“借刀杀人”之计,亲手杀了他的两员水军大将,这就极大地削弱了曹军在水上的战斗力。这正是“赤壁之战”曹操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周瑜为了用火攻曹军,授意谋士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军战船用铁索一条一条连起来,这是曹军失利的又一重要原因。这正是“节选文本”的局限性所在。

当总结“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时,孩子们的总结更是出乎教师的意料。一名学生说:“按说冬天都是刮西北风的,这一点曹操是深知的,这不仅是周瑜‘欲用火攻,只欠东风’的一块心病,而且也是他同意连船的原因,可没有想到诸葛亮识天文,早已算好了那一天刮东南风,这是曹操始料未及的。因此,我认为曹操输在了天时上。”又一名同学从“地利”来谈:“东吴孙权占据着自己老家有利的地势,而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对那儿的地理环境是不熟悉的,再加上他的部队将士基本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因此,不占据地利的优势,所以失败。”第三位学生总结道:“孙刘胜利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占了‘人和’,你们看诸葛亮和庞统两位高智商的奇才都在帮助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出谋划策,而且周瑜本身也是位足智多谋的人。再加上有黄盖和阚泽这样忠心耿耿的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曹操则由于多疑中了‘离间计’,杀了忠于他的两员水军大将,这是第一不利;第二,他又轻信了庞统之言中了连环计,用铁锁链船;第三,他的部队已经人困马乏,无心参战。从‘人和’这一点上,曹操就不占优势,可是东吴却占尽了‘人和’优势。正是因为具备了以上三个因素才使得‘火攻’的计策得以实施。孙刘知己知彼,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此能够以少胜多。”平时,像这样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都由教师带领着一步一步进行总结,而今天,孩子们通过阅读原著,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全面、深刻地总结出了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较好地发展了思维的独特性。

总之,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拥有求知的本领。学生们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江丽莉)

猜你喜欢

曹操文章教学策略
心动杀人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山鸡舞镜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三国演义
曹操梦中杀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