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在理解关键词句上做足功夫

2015-09-10陈延军

中国教师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词句关键词语

陈延军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元素,关键词句又是承载文章价值观的外壳,因此,落实词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内容,它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为基础的抓手。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思想内容浅薄、遣词造句没有讲究,很难找到几个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也很少有成语、俗语、引用语等精词炼语,就连简单的重叠词语“纷纷、缓缓、轻轻、淙淙”等都看不到。大多是淡而无味的大白话,这反映不出一个语文学习者的水平。我常想,学生每天都有语文课,课下也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表达时却没有一点运用?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和对学生读书指导的观察,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词句教学投入的精力很少,不能由表及里,本义和含义“两张皮”现象严重。这导致学生的阅读走马观花、粗知其义、学不能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谈到阅读教学时,就曾讲到要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这句话响亮地告诉我们词句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词句要求也很明确。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界定了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任何降低和超越学生年龄特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要理解好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辨清文中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是相对一般词句而言的,它是对文章的内容表达至关重要,以及对文章价值观有着重要支撑的词句。没有了关键词句,尤其是一词值千金的“灵魂”词句,作者的思想就得不到充分展示,内容就缺乏表现力,表达就不形象、不生动。

在听课中,常常发现好多含金量高的词句,有的老师抓不住,其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支撑点,缺乏语感。每篇课文都要抓住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揣摩其蕴含的意义。做不到这些,学生捞不到“干货”,理解力得不到培养,文章的精神也就得不到领会,自然,学习也就肤浅了。而且,这些关键词句都与文章的旨意紧密相关,不拎出它们,教师课堂教学就缺少了抓手,语文学科基础的“工具性”就得不到体现,语文味道也会寡淡,“教文育人”也就不能很好地落实。因此,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教师传递价值观念都十分重要。

比如,二年级《美丽的武夷山》中“溪水环绕”“弯曲回转”“奇特”“入诗入画”等词语,以及“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等句子;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中 “威胁”“哽咽”“严厉”等词语和“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句子,都是文章的关键词句。教师需要结合上下句或上下文帮助学生推测其中蕴含的深意。这些关键词句散落在课文各处,教师只有细心品读、将心比心地“做文中人”,才能发现。

二、理解词句要潜心深入底里

阅读教学中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贵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这些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与文章整个思想表达的关系。在教学中,对这些词句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地大体了解,而要细细品味、潜入底里。

首先要借助工具书,使理解做到准确。语文学习是和工具书相伴相生的。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引导他们利用工具书帮助其理解,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有的教师每节语文课都会引导孩子翻查工具书,也有一部分教师,除了按要求教会二、三年级学生查字词典外,很少对学生进行查工具书的指导,这对学生语文学习是不负责任的。教学中,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是常用的方法,但是教师还要明确,停留在工具书上的理解虽然准确,但是它是缺少具体语境的比较生硬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要“激活”语词。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凭借生活经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关键词句,是培养学生理解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时,在听课过程中看到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某个字或词在工具书上的意义用大屏幕呈现,让学生判断。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其中,“抽”的解释是:①长出。②吸。③浓缩,收缩。④从事物中抽出一部分。⑤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学生很快选出了“长出”。这个环节就有些死板、教条,这样的理解也缺乏深度,有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句话中的“抽”是整个句子的眼睛,也是理解整个段落的“灵魂”,可谓“一字千金”,一定要激活“抽”字!实际上,“抽”极为传神地表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哪儿能一个“长出”了得?在理解本文的“抽”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抽刀”“抽打”等动作,帮助学生体会在本文中,“抽”除了“长出”之意,同时还伴着“快而有力”,这恰恰表现了春天新的生命在孕育!

三、重视环境描写的词句教学

小学课文多是文质兼优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师们多关注的是对人物思想的剖析和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对于那些看起来次要的,诸如环境描写的语句置若罔闻,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教学。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很看重自然风景在作品中的地位。他在《失去风景的时代》中写道,“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了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曹文轩老师关注作品风景描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词句理解力时,也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风景描写的语句,以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力和美感欣赏力。如《小英雄雨来》中写芦花村美景的句子;《夜莺之歌》第一自然段写战争造成的凄惨场面的句子以及第二十一自然段描写森林中弯曲小道的句子;又如《荷塘旧事》中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对美丽荷塘描写的内容,等等。哪怕只有一两句,教师也要花精力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引导学生理解风景美和文章主旨的关联。从小对学生渗透审视美的深刻思想,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价值观。

另外,对特定环境描写的句子,教师也不可掉以轻心。比如,五年级的《一个苹果》一课,有一句背景描写:“防炮洞只有三米长,两米宽”。教师在教授这一句时,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联象:在这样一个三米长,两米宽的防炮洞里,六七个志愿军战士挤在那里。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由于缺水身体很差。有的战士身上有伤口,还有一个在躺着。这样一想象,同学们就被带到了战争的情境中。小朋友们脑中有了形象,才可能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和文中志愿军战士对话。又比如,“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要抓住“闪进”这些含金量高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什么是“闪”?为什么“闪”?躲炮弹,躲敌人啊。“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这些句子都是关键句子,要让孩子连贯读下来。“要知道这个火线运输员也是防炮洞里的一员。他捡了个苹果,自己并没有吃。”这点可不要忽略,这就是苹果来的原因,也是故事的起因。透过外貌描写的语言,抓住满身、撕、划破、血迹斑斑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处境,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火线运输员的品格就被品味出来了,也为下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阅读能力考查就是测试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如读画横线句子,请你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火线运输员?或者说,读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这位火线运输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带领学生们说一说,品一品,悟一悟,文本语言就落地生根了。又如,最后一段的“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为什么说泪珠是“晶莹”的?“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来自战友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其中“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指什么?战士们丝毫不考虑自己,自己牺牲了不要紧,死掉了没关系,几个战士的情谊最重要,这就是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就是危难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小小的防空洞中几个战士比天高、比海深的战友情谊!类比推理,幸福就是别人的心中装着你!作者是为幸福骄傲,为团队骄傲!正因为这种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金钱换不来的,因此,文中的这个泪珠才是“晶莹”的泪珠。这样的理解就深刻了,走进课文中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与教育。这样的课才会深刻,学生读起来自然会充满深情,教学也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欣赏并仿写句子是词句运用的着力点

学习语文,语言的习得很重要。积累好词句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阅读课堂就是积累语句的最好场所。积累不要一味堆在课下进行。有的老师提倡课下让学生自觉积累,这只有少数自觉的人才能做到。小学生年龄小,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好句子,他们一般认为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或者有四字词语就是好句子,其实这是个误区。这样理解的好句子是狭隘的。自然,形式上有特点的句子是表达的好句子,但是能承载思想的句子更是好句子。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也许没有那么多好词语,但是寄托着大思想,抒发大情感,展示着大画面。凡是带有真挚情感,既朴素平实,又生动形象,尤其是他人不太会表达的那些句子就是好句子。一些写景的句子、通俗而富含哲理的句子等,都应该视为好句子。如一年级《丁丁和牵牛花》中,“牵牛花攀着竹竿往上爬,一路吹着快活的小喇叭。”三年级《失踪的森林王国》中的“小猴子在林间悠来荡去,梅花鹿在泉边饮水,兔子在草丛间出没,鸟儿的叫声婉转动听”等等,都是好句子,这样的句子在书本里比比皆是。

可以说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篇篇都有精彩的句子,教师不要只顾阅读理解,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积累优美语言。但做到自觉积累,前提也是要理解,不理解的积累是没有多大益处的。我们的教学中要有欣赏语句的环节,最好还要多些创造迁移的设计。比如《落花生》一课,“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样的句子就是好句子,它语言平实、内容丰富、时空间隔大。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好句子,再引导他们分析好在哪里。学生很容易发现,句子是动词的重复,读起来富有节奏,语言也很欢快。进而,我引导学生想象劳动的画面,体验劳动的欢愉。接着,我引导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画面,比如学校的值日劳动、课间活动等,你会用“……的,的,的……”这样的句式表达吗?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仿照例句来表达。学生组织语言后,一组组句子就出来了:“轮到我们组做值日了,我们几个相互配合,洒水的洒水,扫地的扫地,擦黑板的擦黑板,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下课了,大家跑到操场上,打球的打球,跑步的跑步,踢球的踢球,好不热闹。”……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想开去,生活中还有一些场面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于是“今天家里来客人,妈妈说了要吃饺子。我们几个都忙开了,和面的和面,拌馅儿的拌馅儿,擀皮儿的擀皮儿,包饺子的包饺子,大家都沉浸在包饺子的家务劳动气氛中了。”“植树劳动开始了。我们几个一组,栽树的栽树,填土的填土,浇水的浇水。不一会儿,一棵棵小树就栽好了。”这样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就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教学!

当然,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研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欣赏文章表达特点等,这里不一一展开。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应该是作者、编者、教者、学习者、媒介采择、环境设计等多元思想的碰撞。课堂应该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习惯、产生智慧、达成内心愉悦的场所。教师只有端正教学思想,避“炫”求“实”,步步踩稳,学生才会有积淀,才会捞到“饺子”,这才算做到了语文教学的“落地生根”和“接地气”。

三尺讲台紧连着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创造,做教师的不能有丝毫疏忽和闪失。课不能只讲在课堂上,那样的课只会随着声波的消逝而销声匿迹;课要讲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有机部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词句关键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鹏鹏猪
词语积累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