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5-09-10周丽丽
周丽丽
1.树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意象入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刻苦的音乐艺术训练,融入练习者的创造性,并依靠练习者的情感、经历、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声乐艺术的表现。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言之,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与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训练中,都要加强整体歌唱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训练,等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另一方面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唱得悦耳、动听。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整体歌唱”的含义。
2.积极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视奏同样要“一目数行”。这些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3.利用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都可选录给学生听。如《原野牧歌》、《月牙泉》、《爱的奉献》等歌曲,以及前几年歌舞厅里流行的舞曲《兔子舞》,内容健康、音乐欢快活泼、用英文演唱,一次音乐课我用其作为进教室的舞蹈音乐,歌曲效果使学生立即跟着音乐欢快地舞蹈,并进入音乐课的气氛中。
为了使校园音乐美向健康方向发展,校园音乐活动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以美的示范。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典故、故事、民间歌舞录音、录像、美术挂图、引导等诸多艺术形式形象直观地把教材内容、作品内涵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充实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合唱队、演出队,以及各类音乐兴趣小组,创办音乐墙报,举办文艺会演,定时定量播放课本中入选的音乐作品,把课外音乐活动搞得多姿多彩,让学生生活在美的气氛中,从而接受美的教育。随着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4.音乐与艺术之外学科相联系,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加深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时,我让学生写一写听后感,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听完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江南地区傍晚时柔软、优美的山水画: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夜幕降临了,一叶渔舟停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倾听着从江边钟楼里传来的鼓声,在月色中的江面上传得很远很远。它将夜晚烘托得更加美丽、幽雅。渔夫静静地听着,简直入了迷,直到钟鼓声断了,渔夫猛然一醒,才知道该回家了。渔夫摇着渔船,在月色的照映下划桨远去。《春江花月夜》不愧为音乐精品,它将景色与风土人情融为一体,确实是成功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5.做一名幽默型教师是学生对老师的期望
快乐的音乐课需要快乐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更有人性,也许更可依赖。运用幽默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更放松的、更开明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各自意见,可以分享一些有深度的看法,他们想笑就笑。放松警觉,在一个舒适并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佳,让学习变得有趣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课堂上适时的幽默会使学习过程更为轻松有趣,这并非要求老师像舞台上的小丑或单口相声演员。成功的教师会把幽默不露痕迹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目的是更有效地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魅力。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声训练
低年级学生由于嗓音发育尚未开始,歌唱音准的控制能力不稳定,对他们的发声训練,一般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如让学生朗读“妈妈”、“爸爸”等具有代表性的叠词,或有代表性的儿歌,要求语速放慢,将第一个字的音节拉长,并为这些字加上语调相符的音高。在发声状态方面,要求学生自然通畅地练习,不过分夸张发声状态,以免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有碍童声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学生唱起来轻松自如、自然亲切,教师听起来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即可。
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声训练,应在低年级学生发声训练的基础上提高练习难度。可以进行各种母音的连接练习和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等。在音域方面,应继续向高低音两头扩展,并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发声状态,要求学生做到气息通畅,喉头稳定,声音保持高位置,共鸣腔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