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作用及意义
2015-09-10赵国永韩艳王亚杰
赵国永 韩艳 王亚杰
摘 要: 地理科学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第一,大气圈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第二,倡导人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并从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农业生产、森林火灾的研究、人类健康、旅游业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气象学与气候学》 地理科学 作用 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一般包括综合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主要包括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它们以组成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和规律。虽然部门自然地理学各有分工,但是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而且不同程度地以其他要素为因素或条件[1]。一般是大一第二学期讲解《气象学与气候学》,可见其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本文拟探讨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作用及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意义。
1.《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作用
1.1大气圈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大气圈的存在对地球表层其他的圈层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气象和气候要素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它们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比如特定的气候类型,形成特定植被、土壤类型,同时具有特定的水文地貌特征,即植被类型、土壤分布、水文地貌特征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导致本区域的河流水量大。在热带喀斯特地貌区,河流水量大,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较大,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的进行。同时,河流水量大,对地表的侵蚀、冲刷能力比较强,使得较高的地区受到侵蚀,低洼的地方发生堆积,进而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形成了独特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其植被生长茂密,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乔木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其下生长灌木,贴近地表布满苔藓和地衣,植被成层分布。由于热带雨林区气温高降水多,导致土壤中易溶性元素淋失(如钙、钠、钾、镁元素),土壤成酸性或强酸性;同时,黏土矿物生成,进行脱硅富铝(铁)化作用,铁元素在高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导致土壤颜色变红,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特有的砖红壤。
相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常年干燥少雨,气温也较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如果有植被生长,也是抗旱能力比较强的植被类型(如梭梭)。降雨量较少,地表基本没有径流,河流很难改造地貌形态。降雨量较少,不能导致可溶性元素淋失,土壤成碱性或强碱性;同时土壤发育程度较弱,形成温带荒漠土。
1.2倡导人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人与其他動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过多向自然索取,打破生态平衡,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如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急剧下降,雾霾天气逐渐增多。雾霾天气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可吸入的粉尘颗粒(如PM2.5),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时,这些细小的颗粒随着呼吸,进入人类的呼吸道和肺部,进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造成雾霾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人类过多燃烧矿物原料(煤炭)所释放的粉尘颗粒进入大气中,超出空气自净能力,是导致雾霾出现的主要原因。
人类过多向自然索取,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将受到自然的惩罚。通过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需要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意义
2.1气象学与气候学与农业生产
天气、气候的研究对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的生产活动。一般农作物的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不但受地形、土壤肥力的影响,而且还受光照、水分、温度等的影响。古人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即进行农业的生产要严格按照农时进行,农时表面上指的是时间,其实指的是气候条件(温度和降雨)。在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就已经根据气候和气象现象,不断总结,最后总结出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
如果天气出现异常,就会对农业及其他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1942年的河南旱灾事件,1975年的河南特大暴雨事件,2008年的南方特大雪灾事件,2012年的北京特大暴雨事件等等,均对农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和灾难。如果利用气象学知识提早进行预测、预报,加以防范,造成的损失将大大降低。
2.2气象学与气候学与森林火灾
1987年,大兴安岭曾经发生特大火灾,烧毁森林133万hm2、3个林业局址、9个林场,5万人无家可归,烧死、烧伤数百人,损失十分惨重[2]。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象要素相密不可分。“与林火相关的气象要素很多,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和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气象要素是决定林火发生发展的直接因子”[3]。气温越高,则水分蒸发越快,从而使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变得干燥、易燃;降水量越少,空气相对湿度越小,森林火灾越易发生,且火势越不易扑灭;而风向风速有可能会助长森林火灾的焰势,使林火快速蔓延;如果在救火过程中,风向风速突然改变,甚至有可能对救灾人员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火烈度与森林的郁闭度呈负相关,同时坡向对火烈度具有显著影响”[4]。如果利用气象、气候学知识,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测能力,准确地提前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就会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气象学与气候学与人类健康
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体生理机能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冬时严寒,万物保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灵枢·岁露)。春时万物复苏,天气开始逐渐回暖,植物开始重新焕发新一轮的生机,人类身体各方面也开始一个新的开始,人类开始活跃筋骨,即所谓的“春生”。
若人类不能够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轻则引起各种疾病,重则引发大规模的瘟疫。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利用空调使房间内的温度降低到人体适宜的温度,使原本十分炎热难耐的酷夏变得凉爽宜人,但是随着空调的逐渐普遍使用,一种新的疾病——“空调病”慢慢滋生,这种病表现在人长期待在空调环境中以后,人體容易极度缺水,而且身体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中医认为,夏天炎热的天气,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而使在冬天或其他原因积累人体内堆积的寒气和毒气,通过汗水排出体外。顺应气候的自然变化,人体多健康。
2.4气象学与气候学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气候密不可分,云、雾、雨、雪等皆可成景。如峨眉山的“罗峰晴云”、泰山的“云海雾盘”、九华山的“莲峰云海”、黄山的云海、庐山的云雾景等,这些景观的形成均受云雾的影响。“江南春雨”、“潇湘烟雨”、“巴山夜雨”、“洪椿晓雨”、“双桥烟雨”等雨景,都是在降雨的影响下形成的。在中纬度地区的冬季、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温而使降水以冰雪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独特的冰雪景观,如燕京的“西山晴雪”、嵩山的“少室晴雪”、西湖的“断桥残雪”等。有的积雪被人为开发成旅游资源,建设成大型的旅游滑雪场、狩猎场、竞技场等。我国的哈尔滨素有“冰城”的美誉,每逢冬季,艺术家们利用天然的冰雪创造出各种形象逼真的造型,打造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王国,宛如水晶城市;此外还有雨凇、雾凇、霞光、蜃景、极光等自然景观。
3.结语
通过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在地理学科中有重要的作用及影响。作用主要为:大气圈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倡导人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气象学与气候学》在指导农业活动、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人类健康、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煕,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334.
[3]赵凤君,舒立福.气候异常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研究[J].森林防火,2007(1):21-23.
[4]孙龙,王千雪,魏书精,等.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J].灾害学,2014,29(1):12-17.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201306)和校青年基金(2013-QN-071)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