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考改革引起的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变化

2015-09-10卢丽荣曾平清周俊才

考试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高考改革素质教育

卢丽荣 曾平清 周俊才

摘 要: 高考是基礎教育的“指挥棒”,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此次改革是新中国教育史上质的飞跃,对中学各学科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地理作为新中国高考改革史中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育教学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中学地理 素质教育

2014年国家教育部最新提出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指出,近期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增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二是推进综合评价选拔,体现素质教育。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在这样的高考招生改革宗旨下,将由学生和高校选择选考科目,高考录取成绩将由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两部分成绩组成。实行高中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纳入高校录取总分里。高考是一项牵涉全社会的大问题,涉及每一个家长和学生,高考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着巨大影响,地理学科更是如此,三起三落的学科在高考中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和探索本次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最新相关高考政策,高考将增加过程性评价顺应这样根本性的高考改革,中学地理教育也要改革。作为一线中学地理教师,经探究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目和学习内容可做适当调整;初中、高中地理课时的安排可适当调整;学生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时间需要提前计划,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合理安排地理学习时间,最终在学业基础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且不影响语文、数学必考科目的学习;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高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这几方面阐述课题组研究观点。

一、学生中学阶段可根据自己需要调整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课时可做适当调整。

根据高考改革浙江试点方案,高中学业会考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其中一次考试成绩有效;学生选择选考科目,高考实行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这种方案,地理科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理科仅会考;一种是地理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第一种情况学生在会考时可不考虑做加试题,仅考虑等级达到高校要求就行,为了有更多时间学习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可把高中地理部分内容提前到九年级学习,在九年级增加地理课时,这样在高一年即可把全部地理科内容学完,在高一年参加两次会考,从而完成地理科学习,高二年不需安排地理课时,把所有精力专注地投入到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中。第二种情况地理作为选考科目纳入高考总分,这就要求地理会考考高分,加试题必做无疑,这样才能提升区分度。学生参加会考的时间要选在高二年,高二年要安排地理课时,这样才有充足时间进行题型训练,确保考高分。

二、改革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材不断完善,新教材开始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及学习体验,引入图像系统、活动系统等,较旧教材有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更强调知识性、继承性,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过于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映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新成果不足,不利于地理学科实用性和教育面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地理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在发展地理学科特性的前提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学内容需呈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由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体现地理学科与生活紧密、广泛的联系,促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需呈现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认识世界,还是发展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地理信息处理能力等地理科学能力和地理观察方法、地理实验方法等地理科学方法的载体,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一般科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课、实践课,注重学生地理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高考需要;最后教学内容还需呈现中学素质教育“发展个性,重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将传统记忆地理资料、描述地理现象为主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个体终身发展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地理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传统地理教学中,往往只侧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方法,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树立“生本思想”,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将学科全部知识一字不漏传授给学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教学中心放在“学”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若干主题或案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地位,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展开过程,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及地理科学能力。

四、地理教师要确实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素质。

经过近几年两轮高考改革,中学地理教育已出现一个趋势——实用化、实践化、智慧化、创新化。高素质教师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地理学科教育中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首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科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任务,不仅重视地理知识的全面准确传授,更重视学生地理意识、地理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知识、事物;其次,教师应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明确新的教育改革下,教师是课堂设计的创造者、知识探索的引导者、地理学习的合作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扮演好学生学习实践中的角色,为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架,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能力提高,适应高考改革需要,实现地理教育最终目标。

总之,新高考改革在即,中学地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全方位对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帆.地理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2):55-57.

[2]汪维凤.新高考改革下地理学科的出路[J].环球人文地理,2014(8):188.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高考改革素质教育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