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15-09-10蒋思彬
蒋思彬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基于此,厦门集美中学努力探索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是从一般科学方法论或科技哲学中引用过来的,原义是“模型”“典型”“范型”等。它用实物或符号形式将原物、活动、理论等仿制再现或表示出来。我国学者张人杰认为模式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是对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不是凭空捏造的或闭门设想的;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它是一种理论的表达,代表着一种理论内容;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是对理论的精心简化,是最经济明了的表达。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概括地说就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开放式的大教育环境中,通过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基本条件等做出分类归纳和表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和桥梁。
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地渗透于学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才能实现心育的终极目标。目前,各地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同时,它的普及也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要通过各种路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使专业心理辅导和非专业引导并驾齐驱,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隐性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应使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一”,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消除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不良倾向。
三、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
厦门集美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百年名校,是厦门市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3名,兼职教师8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坚持“教育之道,从心开始”的理念,大力倡导全员育人的“大心育观”,坚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完善人格,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搭建“五个平台”,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推进家长与孩子同步接受心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活动,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促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首先,我们对家长会的模式进行了创新,在家长会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请我校心理专兼职教师或外聘专家向家长宣传心育知识,让家长与孩子同步接受心育。并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家长提供一些解决孩子心理困惑的方法,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
其次,和社区合作开展“心灵绿洲工程”活动。定期组织心理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义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与社区、家庭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每年寒暑假都把有特殊问题的孩子集中起来开展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搭建宣传教育平台,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心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设有读报栏、书画栏、宣传栏等,教室里有醒目的标语、心灵园地和黑板报,每学期都有一个心育主题,如“好学生好习惯”“做情绪的主人”“感恩母校”“我自信、我快乐”“学会沟通”“快乐成长”等,使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心理咨询中心也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的心理活动中心名为“海蓝蓝心理咨询发展中心”,它不仅体现了我们集美中学独特的文化品位,还告诉学生不仅要有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还要有像大海一样激流勇进、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敢拼才会赢的积极心态。
3.搭建学科交流协作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时代也赋予了当代教师更多的教育责任。每个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心理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并以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在集美中学,每个教师都承担着心育的任务。心理教师开设心育活动课、班主任开设心育整合课、学科教学开设心育渗透课;分年段开家长心育专题研讨会、家庭心育经验交流会;组织班主任心育案例研讨、心理咨询个案分析;开展校级心育专题活动等已经成为集美中学日常的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们除了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开设讲座、培训,还请心理专业教师开设了微博、QQ群为其他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并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集美中学,每个教师都有一本《全员心育工作手册》,大家可以在上面随时记录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的感悟和体会。我们还定期举办“教师心理沙龙”活动,为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书籍等材料,组织教师一起探讨如何调整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我们日常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抗挫能力,增强心理品质。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对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4.搭建班级团队活动平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坚持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学校于2006年启动了“班班有歌声”活动,即每天下午第二节下课后的10分钟为唱歌时间,各班在音乐委员和“心灵卫士”的带领下一起高歌,让学生在大声歌唱时宣泄情绪,抒发情感,调整心情,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
(2)心理健康活动进班会课。2013年11月,我校又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进班会课的活动。这项活动以放松和减压为主旨,将心理活动落实到每周的班会课,利用课前10分钟,由经过培训的“心灵卫士”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放松操、心理常识分享、放松训练、观看幽默视频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放松,提高应对压力的自我调适能力。
(3)开设青春期心理瑜伽课。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2008年,我校音乐高级教师,福建省音乐学科带头人黄小露老师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开设了瑜伽校本课程,大胆尝试“瑜伽走进中学教育”的课题研究,开创了福建省艺术教育的先河。黄小露老师开设的这一套为青春期的孩子量身定做的、将瑜伽融入音乐课和舞蹈课的课程,不仅有效地缓解了青春期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也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又一特色和品牌。
5.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领域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学校的有效经验,以一些先进的研究成果为参照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今后我们将继续强化区域间的教育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资源;同时,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优势,立足校本,广泛进行心理健康的应用性课题研究,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难题。
多年来,通过多种心理交流和活动平台的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呈现出了全员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从最初的认识到普及,从普及到创新,由单一的心理宣传走向多渠道的心理关怀,不断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集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