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熏染行为,行为铸就习惯
2015-09-10李红霞
李红霞
摘 要: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这样学起来就比较主动,长此以往,学生学会了质疑,在求知欲中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强化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环境熏染 兴趣牵引 行为塑造 活动开展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的延伸,除了为课内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补充外,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喜欢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通过环境熏染等外部手段的引导,会使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逐渐发生变化,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力量,感受文字带来的满足感,最终实现外因推动内因。
一、兴趣牵引,拓宽阅读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兴趣远远不够,阅读是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获取信息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
一方面,以教材为基点,向课外阅读延伸。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节选或改编自经典名著,给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草船借箭》、《景阳冈》自分别节选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尽管在编入课文中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层次和阅读兴趣,进行了适当修改,但从整个故事来看,仍然再现了原著的精髓。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点,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或直接选读原著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原著的兴趣。
另一方面,挖掘个人兴趣,选取课外阅读书籍。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起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前提是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兴趣所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选择适合其阅读的书籍。比如小学语年级教材中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有关环保知识的文章,教师可甄别出哪些学生喜欢阅读社科类文章,并向这些学生推荐如《儿童环保小制作》等环保类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环境熏染,营造阅读文化
阅读作为一种习惯,需要良好的环境培养,小学生感性认识能力较强,自控能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庭中熏染阅读氛围,更主要的是在学校中构建阅读文化,使学生感到阅读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是在校园里打造“阅读风”。抓住学生喜欢追赶时髦的心理,运用名人效应举办主题读书活动,在学生中构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名人名家开列的书单,为怀揣作家梦的学生开启了阅读之门。再如组织学生开展名作家作品品读,邀请学生参加座谈会,所畅谈的书目皆以主题活动涉及的名人作品为主。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阅读,主动探究阅读的方法。比如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时,可在学生中组织一次鲁迅作品赏读活动,使鲁迅作品能够走近学生,加深学生对文学先贤的崇敬之情。
二是校家联合打造“读文化”。阅读是一种习惯养成,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但仍需家长的沟通配合。比如上面提到的环保题材课文,教师可适当融入课外阅读作品的内容,也就是列举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来源相当宽泛,可以是书籍,也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部分在课堂上讲读,另一部分由学生带回家中与父母一起阅读。整个阅读活动以环保宣传为主题,实质上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拓宽了时间与空间对阅读的限制。在家庭中掀出了一股读书热潮,使学生与家长在互动中增长见闻,营造“读文化”。
三、行为塑造,培养阅读习惯
要培养阅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使阅读成为一项任务、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养成习惯。
一是阅读融入生活的时时处处。有的学生是将阅读的时间零存整取,善于从生活点滴中挖掘阅读元素。除阅读报纸、书籍这些直接阅读外,还包括影视作品、动画片、漫画书等内容,这些阅读形式的存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话题。如广告语“时间去哪儿了”,可以应用于很多地方,学生在地铁站广告中见到并与教师分享,教师可应用于教学中,使更多学生得到分享阅读感受的机会。
二是科学计划监督阅读行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需要完善的阅读计划和科学的监督管理,帮助其养成阅读习惯。教师在每学期都为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计划,所推荐的书籍要与教材相关,增强学生课堂内外阅读的连贯性。另外,不定期地举办相应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到阅读无处不在。
四、活动开展,陶冶阅读情操
1.结合教材展才能。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可开展“画一画、做一做”比赛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作品和一本本精美的诗集,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编辑能力,发现了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深化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尝试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仿照所读的作品,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写下来,仿照所读的诗词,进行诗词创作,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许多在文学方面小有天赋的学生,他们的作品虽然稚嫩,但显示出了创作才能。
2.我的读书会我做主。读书会的主题可以结合时令制定,让孩子们有更深的感触;“书虫讲坛”,给孩子们一个展示、交流阅读成果的平台,或讲故事,或谈读书心得,朗诵美文,或表演,或画画等。让孩子在比赛过程中获得思想碰撞,理解知识。
3.评评比比争优秀。一是评选“小小读书迷”,介绍小书迷们的读书内容、读书数量、读书习惯和读书品质,为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二是评选优秀日记集,从评选的日记集的篇数、内容、质量上规范引导学生将读写结合起来;三是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从书写、文面、内容、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后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克服只为“猎奇”的“懒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开展“品读经典”读书心得征文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书籍,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勤奋读书、专注思考的优秀阅读品质。
尽管课外阅读基本上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完成,但从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到阅读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督,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从阅读环境的营造到读书文化的培养,需要教师科学组织、适时推动。教师并非简单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而是运用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爱上阅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