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汉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新得
2015-09-10王佳
王佳
摘 要: 翻译标准与方法是相互依存且多元变化发展的,哈汉翻译标准与方法也应动态化、多元化。作者在哈汉翻译实践中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信为先,复原文”和“意通达,勿生歧”是译者应遵循的翻译标准;根据原文风格特点,认为使用“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三种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作者将理论与翻译实例相结合,对提出的翻译标准与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哈汉翻译 翻译标准 翻译方法
1.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交汇融合的国家,各民族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发展、传承都是依靠翻译活动实现的,因此哈汉翻译研究举足轻重。本文在国内哈汉翻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哈萨克语译为汉语时采用的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进行探讨、总结,并阐述观点。
2.哈汉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新得
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进行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因此,翻译标准问题是人们研究和讨论最多的课题之一。翻译标准虽然说法不同、各有长短,但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概括:任何翻译都必须忠实原作内容,首先应忠实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其次应忠实原文的语体风格,再次应忠实原文的语言表达形式,最终力争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文之貌。简单地说,即忠实为首,再现原文。孟毅先生在与笔者及其他翻译成员进行哈汉翻译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信为先、复原文”、“意通达、勿生歧”的翻译标准和“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三种翻译方法。
2.1哈汉翻译标准
任何翻译标准皆以“忠实”为首,哈汉互译时也应如此,即遵循“信为先,复原文”和“意通达,勿生歧”的翻译标准。
2.1.1信为先,复原文。
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标准为“信”,即译作必须真实地反映出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尽可能地用译语传递最大信息量,恢复原文容貌。如:哈汉互译时,由于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汉族是农耕民族,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自然明显,因此翻译过程中真实地反映原语的思想内容,再现原语的文化内涵是首要的,这也是“信为先,复原文”翻译标准最基本的要求。
2.1.2意通达,勿生歧。
译文在“信为先,复原文”的基础上,应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语句通畅,反复揣摩,切勿产生歧义,即遵循“意通达,勿生歧”的翻译标准。如:哈萨克语为黏着语,汉语为孤立语,属跨语系语言。将哈萨克语的文章译为汉语时,既要真实反映原语的内容,又要反复推敲汉语词句的使用,做到言语简明,通俗易懂,词无不妥,句无多义。
“信为先、复原文”和“意通达、勿生歧”是广大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翻译标准。若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不能按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翻译,那么译作可能会“断章取义”、“面目全非”,抑或不能称之为“译作”了。
2.2哈汉语言翻译方法
翻译实践中,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缺一不可的。译者应根据原文的体裁、时代背景、文化内涵、语体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促使翻译工作顺利完成,译出合格的作品。民译汉过程中,“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三种翻译方法不可忽视,文言文——史学题材译文言;白话白——现代题材译白话;雅言雅——诗歌体裁译雅言。
2.2.1文言文。
进行翻译实践时,遇到史学题材译语需用文言文表达,以恢复原文之貌的情况。例如:翻译古代敕书、碑铭等题材时,译语应与原文时代背景相吻合,译成文言文,若将其译为白话,则显得不伦不类,这十分考验译者扎实的汉语功底,想译好、译出色,实属不易。
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翻译史学题材时,古风译文言的情况。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白话文,文言文已不常使用,但文言文是几千年认真写下来的文字,它的严谨、行文等,其他语言文字仍不可企及。因此,在翻译公文、契约等文章或是书名、成语、谚语、名句时,可多使用文言;而翻译小说、论文、记叙文等文章时,可多用白话文。运用文言时,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字,在保持古风,彰显特色的同时,无须加注就能使读者看懂。
以下两个例子是我国清代皇帝给哈萨克人颁布的敕书,翻译时由于文体和时代色彩的要求,应译成文言文。
(1)jyzmuxɑmed ke?耷sebɑjd┌ qɑjtɑrduq ruxsɑt ┌ɑrl┌q kɑ┌ɑz beryp ekin ┌i qɑtɑrl ┌q q ┌z┌l mɑr┌ɑn ┌i?耷s?覸 k?覬zli toto ┌us ┌yn ┌ɑn ┌up ?覬zy?耷?覸 qɑrɑ┌ɑn qɑrjɑtl┌ ┌erdeki elni bijle dep ɑmb┌q┌lup ┌ɑrl┌q berdyk.
直译:给予堆三伯特、肯艾斯巴依返回的许可命令书,顶戴插上二等红色珍珠和单眼的鹦鹉毛,统治属于自己管辖地区的人民,我们给予让他们做大臣的命令。
此例中,“┌ɑrl┌q kɑ┌ɑz”汉语可译为命令书、文书或敕书,根据原语的内容、作用、目的,译者选用“札谕”一词,“札谕”指皇帝颁布的诏书,更贴切合理;“ekin┌i qɑtɑrl┌q”汉语直译为“二等的”,用于清朝官职的等级,则应译为“二品的”;“berdyk”直译为“我们给的”,由于是皇帝向下属颁布诏书,因此用“赏”字。句子的其他部分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原意,在语体、语风上做相应的调整,最终整理译文如下:
审译:本大臣让堆三伯特、肯艾斯巴依返回原地,并给予允许(迁入的)札谕。赏堆三伯特二品顶戴,上衔红宝石,单眼孔雀花翎之冠,属大臣之职,以管理尔所辖之民。
(2)sizɡ?覸 ... tɑp┌┌r┌ɑn xɑt┌ ┌ɑrl┌q q┌lup jyzbenbet uq┌rdɑj┌ɑ.
直译:向您……给的信是命令书,给堆三伯特乌库尔台。
例中“sizɡ?覸”汉语直译为“向您”,清代文书中,惯将“你”字写作“尔”,“┌ɑrl┌q”一词同上例,译为“札”。此句最终译文如下:
审译:……交付与尔之书是为堆三伯特乌库尔台所作之札。
2.2.2白话白。
若翻译叙述性的内容,如:小说、记叙、通俗论文等,须根据原文,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译文语句应通顺易懂、一目了然,使读者容易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译语选词应慎重,切勿使句子读起来显俗,选择较好规范的白话为佳。“白话白”是目前翻译实践者最常用的翻译方法。
(1)?覸rqɑndɑj bir qub┌l┌st┌?耷 bolm┌st┌?耷,?覬tlenin tɑrix┌n,dɑmw ┌ldɑr┌n bilmej tur┌pon┌?耷 qɑz┌rɡ┌ kujin,s┌r┌n ┌etebilwmumkinemes.
直译:不知道每一种现象的过去、历史和发展过程,想要了解它现在的情况和秘密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是段首语,若直译出句子的意思,语句通顺,无语病,但话语极白,不凝练,不能体现段首语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进行调整,选用合适的白话,译者选用“如同、意欲、若”等词语,调整译文如下:
审译:如同揭开现实中的任何秘密一样,若不研究这种现象的历史和现实,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及发展过程,意欲破解它的秘密是不可能的。
(2)qul┌p┌tɑs qɑb┌r bɑs┌nɑ qoj┌lɑt┌n eskertki┌tɑs,sond┌qtɑn olɑrd┌?耷 k?覬p sɑnd┌ s┌ni?耷 k?覬lemi bir┌mɑ ┌ɑ┌ɑn,betine q┌ɑp ┌ɑz┌l┌ɑn tek┌terdi?耷 mɑzmuni dɑ ?覬te qɑrɑpɑj ┌m bol┌p keledi.
直译:石碑是坟墓前面竖着的纪念石,所以,它们大多数体积小。上面写的文章内容也很普通。
这是介绍突厥碑铭的话语,直译能够表达句子的基本意思,但不免啰唆。因此,第一句译者使用“石碑是……碑石”句式,主宾语互置,避免词语重复,句子意思清晰明了,十分巧妙;后一句将“石碑上面写的内容”用“镌文”一词代之,并用四字词语概括,言简意赅、一目了然。译文调整如下:
审译:石碑是指竖立在墓前用于纪念死者的碑石,多数石碑体小面窄,镌文简单。
2.2.3雅言雅。
雅言泛指诗歌类型的文章,在哈萨克语言文化中,诗歌种类非常多,如:吉饶诗歌、达斯坦、黑萨、阿依特斯,等等,有时哈萨克语歌词也是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其行文工整且押韵,我们可将其称为“雅言”。这些诗歌翻译时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文学作品,即读者平时多见的,用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翻译时须“信”,但可稍变其“形”,润色时可略加改动;二是历史文献中的诗歌,诗歌内容多为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翻译时既“忠”又“信”,目的是回归原文。本文重点讨论第一种情况,翻译此类雅言时,译文也应雅,即使用“雅言雅”的翻译方法,既要译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又要符合语体风格,言语优雅,对仗工整。
(1)ɑdɑm ?覸ziz ɑjtɑr dep
ko?耷┌l┌?耷d┌ sɑlmɑ┌┌l
n?覸psi ɑldɑw ┌┌ du┌mɑn┌?耷
n?覸sijxɑtinɑl mɑ┌┌l
(ɑsɑnqɑj┌┌)
直译:
人们向你说的尊敬话,
你别放在心上。
贪婪、欲望是骗子、敌人,
应该多听劝解和劝告。
若直译原文内容,则可见语句并不工整,只能知道原文的意思,翻译时译者将其调整为符合汉语习惯的七言四句诗歌。其中将“人们向你说的尊敬的话”译为“恭维、虚言”,句中的“骗子和敌人”都是为了欺瞒,掩盖真相,用“蒙双眼”一词更生动、贴切。译文调整如下:
恭维虚言别上心,
恶意谗言莫采信。
勿让贪婪蒙双眼,
良言劝解才是真。
(2)oj,dujne-ɑj
Iske ɑpɑnd┌ ɑrmɑn┌m
┌┌?耷 bɑs┌nɑ ┌┌┌ɑrɑdɑ ɑrɑndɑld┌
?覬teb?覬jdɑq qoj┌pt┌ ɑt┌md┌ ?覸kem
┌ɑmɑnɑt,┌ɑmɑn ┌r┌m mɑjɑmd┌ ɑlɑd┌
qɑlmɑd┌ urpɑq ?覬teb?覬jdɑq ɑjɑndɑld┌
meni ?覬┌┌rmes<┌ipɑl┌q bɑjɑn>qɑld┌
bu dɑ meni?耷 urpɑ┌┌m ┌?覬n bilɡenɡe
tilk┌m ┌nen ┌ɑl┌ɑsqɑn ɑjɑn qɑld┌
直译:
哎,世界啊!
我的愿望未能实现,
刚达到顶峰却落难。
给我乌太布依达克这个名字的我的父亲
不好的名字,不好的预兆,夺走了我的安宁。
没有后代的乌太布依达克,
我走了,但留下了《医药志》。
就把它当做我的后代吧,
口传到谁请珍惜它。
这一段是哈萨克《医药志》中作者乌太布依达克对此书的简介。文章短小,但含义丰富,虽不是整齐的诗歌句式,但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译文应符合汉语的节奏美、韵律美,将其仿诗歌形式译出,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审议:
啊,世界啊!
夙愿未了将失却,
渐入佳境叹夭折。
父赐吾名——乌太布依达克,
贱名恶兆摧我衰,
无嗣无后别世间,
《医药志》书,吾名千古,
圣书传后世人知,
方剂篇篇留世间,
只言片语有承传。
以上三种翻译方法,适用于民语译为汉语的翻译实践,笔者以原文为基,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总结出适合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旨在真实准确地反映原语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内涵,使译文内容更加生动贴切,具有感染力。
3.结语
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哈汉翻译实践中,应遵循“信为先,复原文”,“意通达,勿生歧”的翻译标准,真实地反映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文化内容。同时,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如: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等,使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言语凝练,用词合理,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所表达的信息,进而缩小民汉语互译过程中原作和译作间的差异,这也是广大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均,穆雷.翻译学概论[M].译林出版社,2007.
[2]何其莘,仲伟合,许均.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方梦之.译学大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
[4]方仪力.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J].上海翻译,2012.03.
[5]阿里木·朱玛什.哈萨克语言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6.
[6]何星亮.边界与民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