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的探索
2015-09-10于开娟马凤吉
于开娟 马凤吉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以探索精神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意识,以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文化意识是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课堂内外机会鼓励学生,共同营造具有民族奋斗精神和自强不息的良好学习环境,全体师生共同面对各种教学难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民族精神 文化意识
一、挖掘民族精神,焕发学习动力
语文教学要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动力,以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基础,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拓展教学资源,联系教材实际,创设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教学情境,焕发学生的精神动力。语文是最能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课程,在课文中寻找民族精神的闪光点,挖掘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精华内容,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教材中所选的优秀作品,其创作过程无不是在民族精神的支撑与触动下完成的,一个冷漠的人,掌握的语言技巧再高,也无法引发创作灵感,一个气魄狭隘低微的作家,只能搞一些无病呻吟、风花雪月般的无聊文字游戏,很难创作出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优秀作品。恰恰是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抒写民族文化之灵魂,才有可能凝结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于丰富的情感之中,融合于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或抒情意向与情境之中。这样的作品是成功的,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俯拾皆是,教师应该把握契机,以高度责任感和民族文化情结,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巧妙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挖掘课文中蕴藏的文化精粹,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为学生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把语文教材中能够提高学生素养的一切文化精神内涵挖掘出来,贯穿于基础知识教学的全过程;并且把民族文化精神与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起来,营造语言教学新环境,创造新动力。教学实践中,把知识的传授与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言学习与创造性运用的发展与探索,夯实语言文化基础,有利于其他各科的学习,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渗透文化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更多来源于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精神动力,所以文字再优美,如果脱离了文化意识的支撑,语文教学就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没有情感的牵动。有了文化意识的支撑,就能够正确处理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就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感受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切正能量的价值,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首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自主学习意愿,在实施良好的情感教育的基础上,不要让学生带着情绪上课,更不要让学生硬着头皮静静地坐着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上,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特定教学情境。每一种教学方式的成功和有效实施都需要文化意识的支撑,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和动力,有了文化意识做后盾,围绕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拓展,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实践与文化意识结合,形成先进文化意识支持下的良好教学环境,逐步使语文教学有文化品位,使语文课堂越来越有生气。中学阶段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传授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强化培养学生先进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教育界内外强烈呼唤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的责任重大,必须以良好师德和辛勤园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知识的乐园,夯实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基础。
三、创设文化理念支持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文化理念的支持,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进一步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实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可利用电教媒体对重点内容进行形象化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使语文教学拓宽语言艺术的审美层面,进一步向思想境界、文化意识的高度迈进,有效强化语文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如果没有对当时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基本了解,则难以激发灵魂深处的爱与恨,是不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的,这样的结果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只能停在文字游戏表层,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会起到多大作用的,更难以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从语文教材所选的诸多作品看,课文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魅力是同步存在的,学生喜欢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文章的思想价值有密切关系,是综合在一起的文化理念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并非称谓和颂歌,而强调的是一种重大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情感因素是文化理念形成的强大动力,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素质与课文的思想内容形成一种最直接的文化情境,将客观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很好把握这种契机,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有利于促进文化意识的形成,能够改变传统意义上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苦学现状,语文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文化理念的支持下,使语文课堂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首先要构建以民族文化精神为强大动力的精神文化乐园,这是无形的,是存在于课堂内外的看不见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是把知识变成力量的最好实践。教学中,把语文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教材为中心,充分挖掘具有民族文化魅力的语言基础知识,结合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进一步拓宽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自觉吸收民族文化语言中的精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德方.语文教学如何搞好创新教育.神州,2012.
[2]张虹.构建高效的开放式语文课堂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