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必须依赖科技
2015-09-10王胜军
王胜军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政府已把水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淡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因此,节约用水已成为全民共识。如何节水,怎样节水,政府在节水工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就成了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利津县水资源现状,就节水工作中的问题及节水措施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 农业节水 现状 问题 措施
山东利津县地处黄河三角洲,是一个农业县,全县有耕地98.4万亩,其中黄河滩区耕地面积10.6万亩,境内的4座引黄涵闸和11座滩区扬水站是保障该县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基本水利设施。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水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节水问题成当务之急。
近年来,该县大力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一方面大力推广冬枣、芦笋等耐旱农作物,发展用水较少的“大棚农业”。另一方面实施退耕还林战略,以林涵养水源,节约用水。重点推广耐旱冬枣、芦笋、蚕桑、中华寿桃、苍山四六瓣大蒜等新品种和滴水喷灌等实用技术,实施拱棚瓜菜为代表的节水农业。目前全县已建立了3个节水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万亩耐旱芦笋样板园和5万亩“上农下渔”开发样板园各一处,以蔬菜节水灌溉样板园为依托的2万亩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可节水60%。全县万亩节水生产农业基地有阳畦韭菜、拱棚西瓜、芦笋、蚕桑、冬枣5处。目前,全县节水型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40余万亩。
一、水资源及工农业用水现状
利津县地处渤海湾,是退海之地,存在地表水匮乏、地下水资源盐碱度高、不能用于生活和灌溉用水的问题。因此,该县淡水水资源利用依赖唯一的黄河水。由于黄河河务部门实行水量调度,引水时间、引水量、来水时空分布均受限制,引水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自然降水时空差别较大,年际降水量丰枯变化悬殊,年内降水多寡不均,易造成春旱;在工农业用水当中,引水工程设施设计标准低、渠道淤积现象和大水漫灌式的不科学水浇方式,都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胜利油田等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该县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业节水中遇到的问题
1.农业节水的科技含量低,不注重农业节水的科学性。农业节水成果不少,但推广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果的科技含量较少,片面追求低投资,而实际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很低。回顾农业节水的历史,真正投入一定资金仔细研究农业节水的一些攻关难题很少。
2.农业节水技术与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由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地块存在零碎而分散的现象,再加上各农户在同一地块种植农作物的不同,同一技术很难满足不同灌水要求。另外,农民未能参与经营管理,这样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而管理水平仍很低下,水的利用率低,经济效益较差,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严重缩短。
3.节水效益与农民增收效益不协调。很多群众都知道水资源紧缺,注重节水,但真正操作起来,节水意识还很差。利津县特别是该县西部淡水资源缺乏,迫使政府抓淡水,开源节流,优化配置,以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但农民缺乏全局观念,特别是现行水费征收的不合理制度,未实行计量政策,按耕种面积收费,更使节水和农民利益很难挂钩,只要自己的收成好,收益高就行,不管节水不节水,以至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4.政府对农业节水的投入“回报率”较低。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投资力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节水虽然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但和需要相比,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有很多项目投入很大,“回报率”不高,一些“试点方”没达到应有的示范效果,这对农业节水是一个很大损失。
三、农业节水采取的措施
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农业方面,该县实施了一些节水措施,主要有:围绕高科技农业的发展,采取滴灌、喷灌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减少输水损失和加速土地的盐碱化,针对当地实际,对176公里的主渠道进行衬砌;加强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工作,对超计划用水实行加价收费制度,以经济手段调节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农民注重加强了渠系配套、土地整平和节水灌溉,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1.抓高新节水技术,向科技要水。普及高效节水技术,依靠科技提升全社会的节水水平,加大推广应用各种新型节水技术和设施的力度,积极开展对技术人员的节水新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节水骨干技术人员的节水技术水平,适时组织节水理论技术讨论会,研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措施。由于黄河下游水的含沙量较高,实行滴灌、微灌和喷灌的设施难以持久,管灌也存在清淤问题。该县因地制宜,在缺水地区积极向农民宣传推广种植节水、高效的蔬菜、花卉及农作物,做到精作细作,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更能节约水资源。该县有个毛坨村,近几年实施了“上农下渔”和拱棚瓜菜为代表的节水农业,其中1000亩拱棚瓜菜、2000亩耐旱芦笋样板园和3000亩“上农下渔”各一处,“上农下渔”是黄河入海口盐碱地区实施的特色农业配套工程,群众在台田上种植大棚冬枣、蔬菜、葡萄、林果,在池子里养殖虾蟹和鱼类,效益竟翻了一番。目前,毛坨村节水型农业总面积达到7000余亩。
2.加快节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利津县现在所有的节水工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管理也就归政府管理,农民使用起来方便,但不是自己的,用起来也不爱惜,造成工程短期内就毁坏严重,失去效益。随着农民生活和节水意识的提高,该县采取产权转让模式,工程建成后管理权归农民或供水公司,让农民或供水公司从中受益,参与管理,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必须进行大力宣传,强化公民的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用水思想道德和实行节水惜水的科学技术素质,使全社会达成节水共识。该县通过发宣传材料、媒体报道、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参与,全民总动员,提高了全民水资源意识、水危机意识,使自觉节水蔚然成风;引导群众向节水型产业结构发展,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统一,使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4.加强节水工程建设。采取渠道衬砌,减少输水损失,是节水灌溉的重要环节。因为渗漏不仅造成了大量水浪费,而且使土地次生盐碱化,进行渠道衬砌十分必要和有效。据统计,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占灌溉总损失量的80%。引黄灌区输水干渠距离长,渠道渗漏、冲刷、淤积现象严重,3-4年就需进行清淤治理,水量损失和运行费用惊人。2005年以来,该县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动员社会力量,衬砌渠道累计达37.6千米。防渗衬砌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