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教学思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5-09-10林德河
林德河
摘 要: “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必须建立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可以从遵循学科原则,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动手探究,提倡多样学习,尊重校情学情,培养问题意识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教学观念 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涌动的今天,关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讨论已是尘埃落定。在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体系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已经全面战胜传统“以师为本”的观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型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不再不顾学生的感受与接受程度,也不再口若悬河,满堂灌之。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学习任务再不由教师主观设定,而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设定教学目标。事实证明,正是这种注重课堂生成的动态学习目标才能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激情。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做到“以生为本”的基础上。那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
一、遵循学科原则,更新教学观念
仔细比较研究近二十年的初中物理教材,我们会发现初中物理教材已经完成了由抽象、难懂到形象、生动的完美转变。翻开如今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材,会发现课本里到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有趣现象。捧起这样一本物理课本,绝大多数初中生都会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因此触发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本质规律的动力。有了这样的好教材,初中物理教师就如同一个守着蕴藏丰富宝藏的看宝人,就看他能否引导学生挖掘更多更珍贵的珍宝了。水平高的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挖掘到很多宝贝,而平庸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能守着宝藏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所以说,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材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遵循学科原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要求。
如初中物理的一些知识要点都可以从生活中见到实实在在的实例,这些实例往往是大家熟视无睹的,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相信能够激发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如晒衣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水从衣服上跑掉了!”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认识物理学里的汽化现象;可以通过“木块和铁块放到水里的不同表现”认识物理学的密度的概念;可以通过“筷子插到水里变成折断了”认识物理学光的反射现象……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事例是以怎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又是如何获取知识的。相比之下,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是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的,而有的老师却是想办法让学生自己悟得这些道理。
二、注重动手探究,提倡多样学习
同其他学科一样,初中物理学科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但是初中物理自有其学科特点,初中物理更强调的是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目标出发,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要一改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验(有时甚至是教师演示代替)为辅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注重动手探究,提倡多样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大气压强》的教学,这个章节的内容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先由教师提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然后由教师举例大气压强存在的范例,最后由教师教授大气压强数值测定公式,并由学生做一大堆练习题加以巩固。有部分教师会通过看挂图或录像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这样的课堂就算是有不少生气了。如果教师亲自演示托里拆利实验,那学生就能群情激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回顾这样的课堂,对比时下的新型课堂,难免会生出许多感慨。如我见过的本章节的优秀教法是:先是教师演示托里拆利实验,由此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然后由学生说说生活中都碰见过哪些大气压强的现象,接下来由教师板演大气压强数值测定办法。最后让学生给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设定相对合理的数值,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的测定。听完了这样一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尊重校情学情,培养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在这个课程目标中,发现传统教学中并不注重的“过程与方法”赫然在列。而事实上,不少教师甚至把这项目标置于“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项目标之上。他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探究。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那么,有扎实有效的过程就能保障知识的掌握,保证技能的形成。而在前两项目标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正确美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不会有所偏差。
有的专家声称:“要评判一堂课是否有效关键看教学目标的落实,而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首要看的是‘过程与方法’的组织效果。”这话听来让人觉得有点绝对,但细细想来又不无道理。在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强烈直接关系他们的探究热情,而探究热情却恰恰关系探究结果。所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就要做到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要结合具体校情班情,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方向、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实践出真知”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彭春花.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初探.上海师范大学,2005.
[2]钟带生.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江.西教育,2011.
[3]鲁仁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新课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