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5-09-10金丽
金丽
摘 要: 隔代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竞争之中,抚养孩子的责任势必更多地向祖辈倾斜,这又为隔代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但是,近年来,在对小学生的各项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隔代教育对小学生身心产生的各类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迫切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的审视并提出对策,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心理问题 问题策略
隔代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古代中国由于三世、四世甚至五世同堂情况的客观存在,为隔代教育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空间。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竞争之中,抚养孩子的责任势必更多地向祖辈倾斜,这为隔代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近年来,在对小学生的各项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隔代教育对小学生身心产生的各类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迫切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的审视并提出对策,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隔代父母”。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成为让年轻父母最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问题表现
1.隔代教育在为中国的年轻父母腾出精力、方便他们创业奋斗的同时,也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一定隐忧,尤其在孩子成长到6岁上小学之后,隔代教育造成的问题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讲自我,不讲分享。经历隔代教育的小孩在上小学之后,首先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就是“自我中心”意识,“王子病、公主病”的态度尽显。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意见或者利益,并要求其他同学必须服从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支配他人的行为。当两个经历隔代教育的小孩碰到一起时,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孩子之间的拳脚相向。“自我中心”意识还使小学生将矛盾由同学之间延伸至师生之间,许多小学生“说不得、教不得”的心理普遍存在,有些甚至得到了祖父母辈的支持,使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一些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正常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自我中心”意识对小学生造成的最严重影响就是不懂分享,他们的占有欲望十分强烈,不愿与他人分享哪怕是铅笔、橡皮等最基本的物品,与他人分享经验、思想更是无从谈起,团队意识很难在他们心中建立。最终,这样的小学生会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讲依赖,不讲变通。经历隔代教育的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明显不足。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极差。过分的溺爱,使本应孩子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全部被“越俎代庖”。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孩子应对事物的能力在“被代理”逐步被扼杀,当其真正遇到问题时,最终的选择只有依赖。但是,孩子对祖辈们的依赖只能是短暂的,这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可能。因为孩子未来很长一段路需要自己体验和尝试,一旦可以依靠的臂膀消失,孩子却不知变通,那么最终带给他们的只能是自暴自弃,抱憾终生。
3.讲服从,不讲创新。一方面,隔代父母由于其所处生长年代久远、所具备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帮助小学生学习新兴事物时,发散创新思维的效果几乎为零。另一方面,隔代父母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不出格。在与孩子长时间建立感情基础的过程中,孩子们乐于对隔代父母言听计从,服从的意识在隔代教育的小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小学生发现世界、接触世界、探究世界的机会变少,直接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及创新思维。
三、问题对策
鉴于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结合隔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解决问题只能从小学生的父母入手,尽可能地利用空闲时间,采用科学方法,有效引导小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1.抓教育,让团队意识入头脑。父母要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空闲时间,带领孩子多参与夏令营、户外拓展等小学生特色活动。现今的《爸爸去哪儿》节目,应当对小学生家长们如何教育孩子产生有益的思考。家长们可以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们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组织到一起,让他们参与各种户外游戏及拓展活动,让小学生学会协作、学会分享,在合作与分享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团队意识代替自我意识,进入孩子们的脑海之中。
2.抓基础,让身心独立真管用。家长们首先要和父母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对孩子各类事物包办代替行为的发生,营造让孩子身心独立的氛围。同时,让孩子从自己穿衣、自己洗袜等小事做起,打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基础。以此为根基,通过益智类的玩具、游戏及小课堂等,锻炼他们遇到问题,主动思考、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忘记依赖,独立自主。
3.抓沟通,让思维创新成习惯。家长们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将自己接触到的各类有益的新鲜事物及时与孩子分享,畅通孩子们接受新兴事物的渠道。同时,要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等科学创新含量价值高的场所,让他们愿意创新、乐于创新、能够创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属于自我的优良个性,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当今中国社会,隔代教育的现象不可避免地会长时间存在。作为抚养孩子第一责任人,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要在充分权衡隔代教育利弊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扬长避短工作,最终让孩子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祖牟.9-11岁城镇小学生性格发展状况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1995.4.
[2]李赐平.当代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