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打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数学课堂

2015-09-10林崇娟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自我评价开放合作探究

林崇娟

摘 要: 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师生发展的主阵地,因此给学生创设充满激情、开放与合作的数学课堂,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开放 合作探究 情感 自我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变得快乐而富有情趣,帮助他们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以《课标》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自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而要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知、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例如,在教学《统计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并提出问题:“现在学的统计图和以前所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观察后,有一个学生发言说:“这也是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的每一小格表示5个单位,而以前学的是表示1或2个单位。”我继续启发:“那为什么要每一小格表示5个单位呢?”学生又对统计表的数据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经过讨论、交流,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因为我们统计的都是几十的数,如果1小格表示1或2个单位,那要画几十格,这样画统计图太麻烦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自主发现,轻松掌握了统计的知识,我也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轻松,避免了“满堂灌”的枯燥教学。

2.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总会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让学生从心理上乐意学习数学,探究数学。例如,教学《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有一道题目:☆○□△,○□△☆,□△☆○,?摇 ?摇。像这种几个图形的循环排列,要想找出它的规律,首先要弄清它们的循环方向。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找出规律呢?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四名学生各代表“☆、○、□、△”,按四个图形的位置站好,然后循环流动。游戏一做完,同学们纷纷举手,都争着发言,我知道同学们找到答案了。我请一学生发言,他说:“从刚才四个同学的表演,我发现了第一组图形的最前面那个移到第二组图形的最后面了,其他三个图形依次向前移了。根据同样的规律,第四组的图形要将第三组的图形的‘□’移到最后面,‘△、☆、○’依次往前移。”通过这一个小游戏,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其所包含的数学原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较容易理解。这既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创设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能训练性的活动方式,使之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展开学习。在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这既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就创设合作交流情境,以“换钱”为题,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同学们事先带来的各种物品,各开设一个“商店”,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当售货员,有的当顾客。然后,我提出问题:(1)一张1元可以买几支5角的铅笔或几个1角的橡皮?(2)1张100元可以买几个10元文具盒或几个50元的篮球?各小组根据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然后拿着钱(学具)进行了购物活动。活动后,各小组各推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结果是:1张1元可以买2支5角的铅笔或10个1角的橡皮;(2)1张100元可以买10个10元的文具盒或2个50元的篮球。同学们在活动中知道了1元可以换2个5角或10个1角,以及1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或2张50元。看着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将较难理解的换钱问题解决了,我感到给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多么的可贵。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感的课堂”

1.调整情绪,充满激情。

很难想象,一个每天情绪低落,甚至愁眉不展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为了把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痛苦和挫折,每次上课前我们都应好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绪,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每一份积极感悟,每一份快乐情感,通过自己的教学,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展现给他们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快乐的心境,从而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觉得快乐和轻松,充满求知的梦想与激情。

2.尊重“需要”,注意“激趣”。

“需要”是学生认真学习并获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容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巧设悬念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插入了“老狼和小红帽”的故事: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须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8人充当“小红帽”的角色,我充当“老狼”的角色。其他学生一齐问:“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说:“3点了。”8名学生就每3人抱在一起,其他学生根据此列除法算式。进而,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轻松自如地学习。从中深化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评价”的课堂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它是激发人向上进取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体现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评价。要求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吝赞许和鼓励,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要留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不断体验自我评价的乐趣,从而不断体验成功,超越自我。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有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让学生利用学具大胆动手剪,剪完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发现了一小组开展得特别顺利,很快就有了答案。我就请这个小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想说:“我们组先讨论有几种剪法,然后合理分工,三人负责剪,一人做记录,所以能很快完成任务。而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各顾各的,谁也不听谁的,所以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听了他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给予鼓励,并要求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同学们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对待自我,学会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充满激情、开放与合作的数学课堂,能带给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数学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猜你喜欢

自我评价开放合作探究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如何让自我评价真实有效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