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学生赴东南亚国家留学适应性的对策

2015-09-10朱有才廖海鹰赵孝成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留学生

朱有才 廖海鹰 赵孝成

摘 要: 本文对学院2011级到泰国和老挝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存在语言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与合作高校协同育人、实现课程无缝对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强化培训和管理,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等措施。

关键词: 留学生 语言能力 适应能力

1.引言

为了解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简称学院)学生在泰国和老挝高校留学时碰到的问题,发现学院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留学生的适应性,课题组对学院2011级45名留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3份,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在国外碰到的困难、国内与国外语言学习的差异和动机等。

2.问卷分析

2.1碰到的困难。

学生刚到留学学校碰到的困难(图1):个人基础差的占28%、缺乏良好习惯的占19%、感觉学了没有用的占18%、教师发音差别大的占13%、找不到学习方法的占12%、适应期长的占10%。在语言学习上的困难(图2):能听懂但不会说的占44%、词汇量太少的占38%、基础太差的占18%。说明学生语言基础功底不够牢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词汇掌握量不足。

图1 留学学生刚到国外留学碰到的困难

图2 学生在国外学习语言的困难

2.2学习语言的差异。

学生在国内学习语言的问题缺乏语言环境的占40%、所学内容过于复杂的占22%、课程内容较陈旧的占19%、教师教学方式的占12%、可选资料少的占5%(图3)。留学对学习语言的优势:语言环境好占35%、教师发音更为标准占26%、能现学现用占25%、实用性更强占14%。

留学期间较为实用的课程(图4):口语占40%、听力占33%、精读占15%、写作占12%。国内教学中应加强的教学内容:口语占31%、基础占31%、听力占25%、翻译占12%、其他占1%。

说明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较重要,教师的发音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而留学时口语、基础知识和听力尤为重要。

图3 学生认为国内学习语言存在的问题

图4 学生认为留学期间较为实用的东南亚语课程

2.3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认为国外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学方式多样的占37%、课堂无拘无束的占36%、师生间交流更多的占29%、教师提问灵活多样的占19%。国外教师的优势是表达更生动的占38%、肢体语言丰富的占34%、有耐心的占16%、风趣幽默的占12%。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图5)是师生互动的占45%、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占41%、学生自主学习的占14%。国外教师教学中让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多的占77%、一般的占23%(图6)。

说明国外教师的教学方式较多样,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强、师生交流机会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图5 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

图6 学生认为国外教师教学中让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

2.4学习主动性。

学生国内学习动机:自己想主动学的占41%、父母的期望的占25%、教师逼着学的占20%、大家都在学的占14%。国外学习动机:自己想主动学的占36%、父母的期望的占25%、花了钱必须好好学的占39%。说明学生在国内和国外的学习主动性均不强。

2.5交流情况。

学生与国外学生交流情况(图7):经常占35%、偶尔占63%、从不占2%,与教师交流情况(图8):经常占37%、偶尔占63%。说明学生与国外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较少,这与留学生与外国学生分班上课及中国学生单独住宿有一定关系。

图7 留学学生与外国学生交流情况

图8 留学学生与外国教师交流情况

2.6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学生对国内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基本满意的占77%、不满意的占23%。

3.对策

3.1加强与合作高校协同育人,实现课程无缝对接。

由于学生在国外高校留学时间较短,要在一两年内提高语言能力或取得本科学历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需要加强与合作高校协同育人,共同商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这样既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又能让学生在留学期间学习内容不重复、课程学分能够互换。

3.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外语能力也如此。针对留学生学习语言能力不强的现状,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下足工夫。

一是要不断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外语口语能力,做到语音和语调准确,口语流利等。二是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教、学、练、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驾驶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语言基础和精神状态,精心设计“教、学、练、用”环节,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三是要优化课程考核模块,着重突出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改进考核方式,促进养成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中积极参与和互动、课后主动复习和交流的良好习惯,将教、学延伸到学生课余生活的方方面面。

3.3强化培训和管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是在出国前要对学生开展留学国家的节假日、饮食习惯和文化、兑换货币途径及常识、出国安全等培训,让学生提前做好适应留学生活的相关准备。二是在留学期间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鼓励留学生充分用好语言环境,积极与留学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交流,在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缩短留学适应期。三是要积极探索留学学生与外国学生混合住宿和合班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利用环境的学习机会,尽快适应留学生活。

4.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赴东南亚国家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提高留学生的适应性,需学院、合作高校、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配合才能顺利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有才.高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89-292.

[2]朱有才.高职学生学习东南亚语现状及改进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版),2015,3.

[3]石仁春.浅析独立学院泰语专业赴泰留学实习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14.

[4]雷明珍.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其在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意义——以红河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1(4):49.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研究”(2014Y585)。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留学生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