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块理论对大学英语复合式听写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5-09-10周香花李玉华
周香花 李玉华
摘 要: 复合式听写是大学英语听力测试中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测试形式,其信息处理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作出反应,这对学生的短时记忆是个很大的挑战,故学生的得分率极低。本文试图将认知心理学中的语块理论应用于复合式听写的教学研究,为提高学生的复合式听写水平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关键词: 语块理论 大学英语 复合式听写 促进作用
听力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随着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听力教学中,听写一直都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1975年,Brown和Barnard提出听写是一项强有力的心理技能,能调动学生的听力、正确的听写能力和对语言序列的短期记忆。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全面推行改革后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英语复合式听写更是被确定为听力的必考题型之一。复合式听写作为听力部分唯一的主观题,要求对文章“理解,听懂,并写出缺失项(单词、词组,以及句子)”,这一考试题型成为大学英语各种考试中失分最多的项。金艳(2006)指出,“听写部分(特别是句子听写)平均得分率在50%以下”。根据笔者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对于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这部分的得分率更是不忍直视。
以考促教,以教促学。复合式听写这一题型的出现和学生的答题现状,引起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式方法的集体重视和反思,笔者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复合式听写的信息处理特点,尝试应用语块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复合式听写能力。
一、理论概述
1.复合式听写的信息处理特点
要了解复合式听写的信息处理特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听力理解过程的本质。Anderson(1995)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过程:感知(perception)、分析(parsing)和整合(unitization)。感知是把听到的信息译成代码(encode),把语流分割成不同的音素;在此过程中,听者要注意输入的信息,并以块状将其储入暂时记忆中(Echoic Memory)。在分析过程中,词语根据句型和语义被分割成不同的单位,再在大脑中形成与原来话语相对应的图式,并在整合阶段与大脑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相联系,形成不同的推理,最终把图式译成代码,形成语言。感知、分析和整合是听力理解过程的三个不同层面,三者相互联系、交叉重叠、循环往复。所有这三个过程往往不是一个音,而是一串串语流,这个过程也可概括为“外部信息的接受→听觉刺激→解码记忆→重组编码→输出有效文字信息”(刘莉丽,黄洁,2007)。由此可见,复合式听写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各种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思维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复合式听写的测试中(尤其是句子填空),考生常常觉得自己明明听到了很多熟悉的词汇,却非常健忘,组合不出有意义的、内容连贯的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短时记忆的储存能力是有限的。桂诗春(2000)指出,这个容量大约是7±2个单位,早在1956年,Miller就在其著作《神秘数字7加或减2》中提出了此论断。既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这就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的记忆信息的方法,使所听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储存,并在需要时再现出来。语块理论的出现,无疑为这一困境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2.语块理论
语块理论的形成源于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它的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75)和Bolinger(1976)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Becker认为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并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那些固定和半固定模式了的语块结构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随后,语料库语言学家Sinclair(1991)通过研究大量的语料得出结论:语言使用者可以使用大量构成唯一选择的半预制短语。在此基础上,Lewis较系统地提出了语块理论(chunk theory),他认为语块在形式上不仅包含词语的组合,还包括句子及语篇层次上的语言单位。“语块(lexical chunk)是真实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在一定的语言社区内为大多数语言使用者使用”(Lewis,1993)。研究者们还概括了语块的四个特性:动态性、扩容性、自主性和整体性。这就意味着语块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主体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记忆材料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多个语块单位缩小为一个,也可根据不同主体的经验和知识扩充组块的信息量。
语块理论的出现,说明人类可以摆脱接受处理和记忆信息的限制,打破信息束缚,如果人在主观上对客观材料加以组织,那么短时记忆中所包含的信息就会扩大,随着语块的扩大,人们短时记忆的容量也就相应地扩大(周秀苗,2007)。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扩大每个语块的信息量来扩大整个短时记忆的容量,这无疑将是解决复合式听写的一条捷径。
二、语块理论应用于复合式听写的优势
自语块理论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给语块冠以了各种不同的称呼、定义和分类。目前国内二语习得领域的学者较推崇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的语块分类方法。他们直接将多词现象和语言教学联系起来,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将语块分成四类:(1)多词词汇(poly-words):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组。如:in addition,what’s more,above all等作为语篇衔接形式出现的词组,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可以作为整体来看待。(2)惯用表达式(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主要指说话者可以用来整体存储的语言块,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如:It’s a piece of cake./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It’s my pleasure.(3)短语限制语(phrasal constraints):通常是可以填空的不太长的语块。如:in charge of,pay attention to,make a difference to,等等。(4)句型框架(sentence builders):指为表达某个概念提供一个句子框架,并且框架允许一定的变化。如:It’s no use doing sth./What matters is .../There was a time when ...
在复合式听写的实践中,为了瞬时理解输入的信息,学生既要迅速调用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又要同时在短时记忆中加工输入的新信息,通常听力的内容速度快、句子长,要想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并不容易,尤其是学习者习惯于将听到的全部信息都记入脑海,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学习者熟练掌握并利用了语块知识,就能帮助降低复合式听写中句子的听力理解难度。从以上语块的分类来看,语块至少有两大优势:首先,语块整体性的特点有助于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加快储存信息的速度。其次,语块能帮助考生预测空缺信息,从而减轻记忆负担,使理解更为准确。所以,听者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可以凭借运用语块而减少信息处理量,因为瞬时输入的多个词可以以语块的形式被记忆、处理,这样就相当于记忆、处理一个单词,这样做便为大脑的信息储存释放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节约了记忆时间,从而让听者可以一次性短时记住更多的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语块能力越强的人,听力理解的速度就越快,复合式听写水平一定更高。
三、语块理论应用于复合式听写的方法与策略
既然语块可以帮助降低复合式听写的难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语块,并加强将语块应用于复合式听写实践的训练,从而提高复合式听写的得分率。以下策略值得探讨。
1.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语块意识
语块这个概念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语块,将语块看做一个整体来理解,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单词上。要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加强训练学生:首先是让学生看着听力原文听磁带,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画出语块,听完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彼此画出的语块,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语块的高频性、整体性和稳定性;其次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听一些句子,然后试着写出句子中的语块,这样学生以后做听力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关注语块而不是单个词汇;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将写出的语块翻译成中文,或写出其他的近义语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语块意识,慢慢养成以语块为单位理解听力句子的习惯。
2.教师要加强学生语块知识的积累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记忆、积累语块。要帮助学生积累语块,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归纳整理语块并记忆;其次是在听力或阅读英语材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识别、归纳和分析,然后在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语块的运用,学以致用,这样能提高学生记忆语块的效率;最后要鼓励学生灵活且创造性地记忆语块。因语块具有动态性和扩容性,学生可以在记忆时对单个语块的结构进行加工,长语块可以缩短而短语块可以增长,一切以学生记忆方便为准则。这样可以增强语块记忆的趣味性和效率性。
3.教师要进行大量复合式听写练习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语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量复合式听写的练习,在练习中增强学生运用语块解决复合式听写的能力。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在大脑中储存大量语块,而且在复合式听写的过程中,当短时记忆的语块与储备语块相匹配时,学生能迅速作出反映并准确写下所缺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复合式听写得分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块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短时记忆容量7±2的限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容量,还可以缩短学生处理瞬时信息的时间,复合式听写的难点恰好在于短时间内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此看来,将语块理论应用于复合式听写教学实践将是最恰当的解决方案,语块理论的应用必将大大促进复合式听写教学效果的增强。
参考文献:
[1]Brown.D.& H.Barnard.Dictation as a Learning Experience[J].RELC Journal,1975.
[2]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思路及其对教学的影响[R].2006年巡讲报告.
[3]Anderson.J.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New York:Freeman,1995.
[4]刘莉丽,黄洁.二语听力理解过程的认知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Miller.G.A.The Magic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The Psychology Review,1956.
[7]Becker,J.D.The Phrasal Lexicon In: Schank & Webber(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M].Boston:Bolt,Beranek and Newman,1975.
[8]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UP,1991.
[9]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M].Boston:Heinle and Heinle,1993.
[10]周秀苗.谈组块理论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和职业,2007.
[11]Nattinger.J.&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