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小结,让语文课堂余音绕梁
2015-09-10谢霞
谢霞
明朝谢榛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就像一篇文章,虎头、驼峰、凤尾都是一节优质语文课必备的三个环节。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更有助于初中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针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的文体特点,设计了多姿多彩的课堂小结,让语文课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式小结,助力于突破记叙文教学瓶颈
记叙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初中阶段,它主要包括小说、散文两种体裁,涉及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课堂中“阿喀琉斯的脚跟”。引导学生进行自立式小结不仅能加深理解,甚至还可能突破教学瓶颈。
例如,笔者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以“我的乐园”为中心,结合“百草园”的相关内容,自主进行课堂小结。这种小结方式给了学生们极大的自主性,充分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展示环节,学生们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从“乐景”“乐闻”“乐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生动、深刻的小结。
有学生归纳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生动地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还有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再现了百草园有声有色、情趣盎然的景物特点;还有学生谈到了其中渗透的写景顺序,动静结合等内容;有学生谈到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平添一种神秘,极富童真童趣;有学生谈到了冬天捕鸟时那几个动作十分形象、传神,可以想象童年趣事给鲁迅先生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等等。极尽记叙文之理趣,让笔者大为惊讶。
二、延伸式小结,有益于强化说明文知识应用
作为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文体,说明文涉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就说明文教学目的而言,其根本在于引导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对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的说明,并尝试着能够运用准确、真实、客观的语言来说明某些对象。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在进行说明文课堂小结的时候,常着眼于说明文的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将课文知识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无限延伸语文课堂的知识外延,促使他们以语文课堂为基点,到生活中、网络里去探寻更为神奇、瑰丽的语文世界。
以《苏州园林》课堂教学为例,这篇说明文按照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建筑之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艺术美感,以及它在建筑细节方面的图画美、图案美和协调美,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时,笔者从这些说明文知识的应用入手,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运用本课的某个知识点来说明身边的某项建筑。
展示环节,有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来说明学校建筑格局的;有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附近公园的;还有的学生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阐述周边庙宇的建筑理念的。尤为惊喜的是,学生们在说明语言方面也非常准确、严谨。
有人说这个延伸式小结夯实了学生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更觉得,强化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应用更有意义。培养初中生的应用能力与意识,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责无旁贷。
三、激情式小结,着眼于升华议论文人文精神
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对初中生而言,学习议论文,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更应把目光落实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层面中来,借议论文这一媒介,升华他们的人文精神,促使他们语文素质与思想水平的同步提升。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采取激情式小结,借以呼唤学生们沉淀在心灵深处磅礴的激情,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推动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就进行了下面的激情式小结,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先生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谆谆教导我们“敬业乐群”。如此,我们怎会再抱怨课业负担重,怎会再抱怨挫折接连不断?我们唯有以百倍的努力奋斗来回报父母的关爱,老师的辛苦,回报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与民族……
因为这段激昂慷慨的小结,很多学生表示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改变了自己一些懒散的习惯与思想。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画龙”的艰苦历程,如果辅以多彩小结这一“点睛”之笔,语文课堂一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作者单位:如皋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