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易见之粗 取难论之精
2015-09-10潘晓露
潘晓露
德尔斐神殿里镌刻着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其奉为终生的座右铭,他执着于沉睡在人内心世界却不被感知的自我力量的源泉,并相信这汩汩的力量之水会涤洗人类的眼睛,使之与心内外呼应,指引人类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泛舟。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我们可以“舍易见之粗,取难论之精”,从中提炼“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这三层人类的精神活动,来探究心理现象作为动力因素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意识形态的了解,可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总结,还可使学生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潜在的,不被自己所感知的力量,并将该力量回馈学习生活。
一、挖掘意识力量,为语文学习保驾护航
意识所散发出的力量常常被我们忽视,甚至,我们还不曾发现是种种意识力量主宰我们的行为,促成一系列的结果。这是因为,这种促成失败或成功结果的意识常常伪装成性格、道德规范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如果将隐匿起的意识力量挖掘出来,并驾驭它使其为我所用,那么,人类的整个精神世界会迸发出一道前进力量的光芒。关于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意识力量,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充沛着向上、乐观的正能量,从而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进程。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不论是想象,还是措辞、格律,抑或艺术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哲学意味,都堪称精妙,让人激赏万分、爱不释手。但应试教育下,学生遵照教师的教学大纲,有意识地将吟诵、翻译、概括主题作为学习这首词的首要任务。这就淡化了该词的境界、哲学味道和艺术表现力。如果学生在诗词上只能获得死的知识,而汲取不到美的元素,那么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诗词歌赋就如覆土的灿金,它的光彩是黯淡。所以,在这里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意识力量,让他们有意识地追寻诗词中的美感,当“追寻”的意识占据整个精神世界,欲望加之兴趣都卷土重生,将牵引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让学生有意识的用现代化的诗意语言说说这几句的美。并以现代诗将这首精妙的古代诗的境界表现出来,分享给同学,让学生间互评互赏。
二、呼唤前意识力量,语文学习登峰造极
前意识从意识层面退隐,隐居在意识的边缘,它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属于意识的“国民”,但在一定的情景下,人的精神层面会不受人类自身理性思维的控制而召回那些前意识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在经历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觉得它似曾相识一样。这是先验性的东西,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通过对人心理产生的作用来对人的行为进行干涉。基于前意识所影响的范畴和行径,教师可将其利用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呼唤学生自身的前意识力量,将学生大脑中所储存的不被忆起的先验能量释放出来,为学生语文学习登峰造极奠定基础。
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学生通过读,脑海中呈现一幅幅饱含况味和童趣的小景,百草园的奇花异草、《山海经》里的珍奇百怪、三味书屋里的教书先生等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静心阅读,大脑中所构建的情景空间会使我们穿越到前意识里,将那些先验性的,曾经存在的记忆召唤出来,并突破前意识层,回归意识层。实现童年趣事的一次盛宴分享。在这里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突破有限的记忆空间,回到前意识里,唤醒关于童年的点滴。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练笔,想象自己以现在的身份穿越到童年,并遇到童年的自己的所悟和所感,所悔和所乐。
三、唤醒潜意识力量,翱翔语文学习天地
潜意识只能被写进上了锁的日记,它是一种长期被压抑的东西,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潜意识常常想突破道德规范和意志力的牢笼,回归到精神表层表现出来,但理性意识却抑制它们破土而发,强迫它们继续隐藏。虽然如此,潜意识也在冥冥之中规定人类心理最细微的活动。可以说,潜意识时时刻刻窥探着人类心理活动的过程,影响人类的言语行为。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应该唤醒潜意识这一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强大系统,并引导学生驾驭其积极的一面,冲浪语文知识领域。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篇文章展示了血浓于水的父子真情。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情动天,这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本能,是潜意识里迸发出的情感。没有这种潜在的内心生活能量作为后盾,学生不会体会到这篇文章的精髓。所以有的学生说:“不就是买几个橘子吗?”在这里,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将自己代入为看到父亲蹒跚背影的儿子,也就是文章中的我,然后说出“我”的感受。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就会奔涌而发,不会再疑惑:“不就是买几个橘子吗”?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