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要开发利用大自然

2015-09-10吴秋华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大自然生物资源生物教学

吴秋华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如何丰富生物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大自然中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其意义作探讨,为目前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大自然 生物资源 开发 意义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生物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中。可是,面对升学考试与目前生物学科本身的地位,学生并不能一一了解课堂之外的一切,在学生的眼里,大自然既好奇又神秘。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自然,通过收集大自然的生物资料,使学生主动地在充满“活”的氛围里,感受学习生物的快乐。

一、大自然的生物资源的开发

1.教师亲临大自然,“活”教生物学。

人们的理性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通识”培训只是带给生物教师一种生物教学的方向。教师要想顺利地进行生物教学的各项活动,必须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利用生物教学的优势,不断开发周边大自然中的生物课程资源。为此,我亲临大自然,通过实地考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生物现象,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如经常观察记录校园及周边的生物及其生长变化和环境的关系,为生物与环境模块教学服务;利用天湖寺周边保护完整的植被,把它当做植物教学基地;组织调查活动,为生物与生产生活联系提供事实资料;利用周末或放长假的时间,带上摄像机或照相机去较远的地方考察生物。到目前为止,我已采集或拍摄整理了尤溪常见的蕨类植物,部分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鸟类,爬行类,鱼类及两栖类,部分昆虫类及哺乳类标本或图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上面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间接地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遗憾。例如:讲“生殖方式”一节时,特地从校园周边采取已经有孢子的蕨类植物的叶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孢子;讲到营养生殖时,取盆栽落地生根放在讲台上,让一个学生上来轻轻一碰,长在母株上的小苗的落地生根落到花盆里。通过观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校园周边山上的茶树的繁殖方式是什么。这样上起课来生动、具体,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学生贴近大自然,“活”学生物学。

新课程实施后,多样化的教材内容,要求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生命现象更要求用更多鲜活生动的材料来表达。因此要善于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具体实物,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体验生命现象的奇妙和美丽。这样大量感性认识的积累,产生飞跃,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开展“植物认种”,先选几个对生物学比较有兴趣,并在植物认种方面比较拿手的学生,作为本次活动的兴趣小组组长,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先认识生物园的植物,然后由他们带预先分好的兴趣小组进行植物认种。活动过程中老师作为总顾问,随机参与到各小组中,活动过程有疑问则可由小组组长咨询老师,认种结束后,随机抽选学生谈谈感受和收获。开展“我为植物挂牌”、“植物知识知多少”和“保护大自然,由我做起”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植物,认识植物,巩固课堂知识,并从中逐渐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大自然的生物资源开发的意义

1.大自然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从生物学科来讲,分布在乡村山野、乡村农田、湖泊、沼泽地、小溪周围的动植物及其他生物等丰富的生物资源都属于生物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与亲临大自然的情况下,学生获取了丰富的感性的知识与经验。初中新教材的特点除增加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内容外,还增加了课外调查、科学探究等活动,学生要学会广泛搜集、利用其他有用的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自身的生物学习提供更多的直观素材,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生活经验的同时,也在丰富和发展着其他同学的体验,整个课堂处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大自然的生物资源开发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现在的学生,就群体而言,知识面较窄,但广阔的大自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探究生物学知识的舞台。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中的一种教学形式。正如北京第四中学的郑春和老师所言,探究性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分工与任务的形式,规定每学期完成几个课题,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共同评价,在丰富的大自然体验中,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尤其多,探究热情高。如:“探究植物的矿质元素对洋葱个体发育的影响”时,教师可提前几天在实验区进行分组指导,用水,无营养的沙,菜园肥沃土质基质,学生实验,观察其萌发过程并做好记录。有个学生在做完实验结束后的三个月拿着一本日记给我,记录着从11月14号至3月30日的洋葱在水中培养的整个过程,直至死亡。通过师生探究学习过程,有时候也可以发现一些研究的课题,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了有力帮助,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核心概念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和领悟,绝不是灌输式或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可以替代的。同时,学生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不会与知识的掌握相冲突,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在面对知识的考查方面,不仅不会逊色于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还具有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自然的生物资源开发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科技创新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成为学习型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生物知识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不同的动、植物生命活动及生活环境都可以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对象。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生物园地,使之成为爱科技、学科技的基地,并与校园外的自然世界结合,使校园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发展壮大。植物园资料系统化归类整理:灵活的直观教学的标本区,嫁接、扦插、对比实验的实验区,观赏的花卉区,做好日常的实验前后数据、文字等记录;利用学校的一体机打印出生物园地的植物检索表。大自然中的课程资源分类造册列出检索表,辅以对实验室资源的检索表,这些都是在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图书馆”。学生的体会深刻,进行研究学习时提出的问题更具有创新性。

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通过多方面的课程资源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课程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识,学生学习时易于接受和理解。这样师生花的时间多了,工作虽然很辛苦,却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汪忠主编.生物教学论.陕西教育出版社.

[2]汪忠,刘恩山主编.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2006.1.2.

[4]郑春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生物学通报,2002.1.

猜你喜欢

大自然生物资源生物教学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地理标志制度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