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公”激活学校制度的生命力
2015-09-10李彬
李彬
2014年教师年度考核已尘埃落定,评选出来的年度优秀教师名副其实,众望所归。回想起来,我校中小学整合以来,年度考核一直困扰着领导和教师,争论焦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职务加分中领导部分分值加多少、不任课的领导教学成绩如何界定;二是班主任与科任加分差多少;三是荣誉证书真假难辨,一般领导通过各种关系获得的证书多;四是发表论文收费的和得到稿费的加分是否一样;五是所有证书验证真伪由哪位领导把关。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造成的后果就是学校领导跻身年度优秀人数居多,教师非常不服气,一线教师累死累活一学年,还不如领导的几个证书。于是,教绞尽脑汁得证书,发论文,学校出现了“无证不工作”的情况。尽管年年高喊“公平、公正、公开”,但不公依然如故,领导与老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两年来,我在摸索中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走一条让“三公”激活学校制度的生命力之路,体会颇深。
一、公平是关键,激活制度的公信力
学校各项制度为学校工作顺利完成保驾护航,有公信力的制度是公平的前提。一个制度的诞生总是伴随众多问题的出现,最后总是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这一过程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大家认可,有公信力。我校针对荣誉证书泛滥的情况,决定出台《罗通山镇学校荣誉证书管理制度》。该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部门的荣誉证书可加分,各级政府综合类、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证书加分有所侧重,还有日常证书如何管理。通过对近几年荣誉证书归类统计,各级各类证书认定无可厚非,明确提出的是含金量不高的教科所发放的证书加分要下调。经过几次征求意见,召开教代会通过,我校的这一制度落地了。在实践中,我校规定凡是上级部门所发荣誉证书,属于业务类的由分管领导签字(中层领导获荣誉证书必须由校长签字),综合类的由校长签字,所有证书都要复印存档。如此,年度考核时,无须向教师索要证书,假证书无机可乘。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制度的公信力就是对制度树立权威、坚定信仰、巩固尊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无特权。
二、公正是保障,激活制度的执行力
公平竞争,公正是保障,制度只有落实才会发挥效力。一个好的制度要在执行时不掺入杂质和人情。进行年度考核和评选先进时,必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读制度,开展讨论,无异议后再进入下一步考核程序。如此以制度说话,做实制度,即便考核结果出现了零点几分的误差也心悦诚服。考核要做到公正,还要注意制度的完善和更新,让制度为教师公平服务,而不是为某个人设定。制度的执行力,公正的彰显,作为校长一定要敢于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正,谁敢践踏制度,谁就会受到制度的惩罚。让谁来执行制度,校长必须把关。我校教师年度考核个人积分项目,都是由校长亲自审核,每个教师个的人积分表校长审核后都要签字,任何老师对积分有疑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至于其他教学成绩分值部分,我校规定一般领导得全体教师教学成绩的平均分,教学领导得全体教师前三分之一的平均分。尽管领导部分教学成绩分值一直差强人意,但公正一天天正向我们走来。
三、公开是监督,激活制度的约束力
公平、公正的检验方式就是公开。每一项考核都要经得起亮相,敢见人,要敢晒阳光,不怕人,如此,制度的约束力就会显现出来。公开形式多种多样,有张榜公示,有信息发布,还有口头宣布。公开绝不是最后一道程序,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其实公开是一面镜子,从领导到教师要学会照镜子:把自己当别人,领导制定制度时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别人当自己,完善制度时就会更加人性化,把别人的处境和困难当成自己的处境和困难,推人及己;把别人当别人,执行制度时就会尊重别人,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以己为中心;把自己当自己时,反省制度,就会认准自己的角色权限,自警自重,不搞家长制。
总之,“三公”不是制度的外衣,它是制度的精髓。只要制度的执行力注入了“三公”的基因,就会迸发勃勃生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吉林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