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高考复习中的深度学习策略

2015-09-10季忠华

考试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批判性深度

季忠华

摘 要: 地理高考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高考试题中几乎没有教材中的案例出现,都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内化后,结合所给材料,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和地理技能进行答题。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化和迁移应用的能力,成为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角度结合高考复习中的实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地理复习 深度学习 联系和构建 理解和批判 迁移和应用

《江苏省高考方案》中明确指出: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核目标与要求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而且在高考试题中几乎没有教材中的案例出现,都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内化后,结合所给材料,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和地理技能答题。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化和运用的能力,我们提倡深度学习的思想。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中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并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尤其适合在高三复习时采用。传统学习建立在机械的学习上,关注解决问题所需的公式和外在线索,被动接受信息,不能从实例中辨别原理。完全没有意识到新知识是建立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的,简单地把课程内容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来学,根本无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能力,达到高考能力的要求。

一、深度学习意味着联系和构建

构建知识联系线索,突破地理知识重难点。构建一条高效的知识联系的线索,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认识和把握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才能将知识内化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教材的内容结构并不等同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换言之,教材的内容结构不能直接强加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为学生形成、完善和扩展知识结构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内容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科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

(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组代表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讨论分析本要素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学生分析共享后归纳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并且构建出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结构图。

在分析过程中几乎将大部分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都联系在了一起,更有利于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可同时联系一个班级整体与个人的关系,由知识的升华上升到人性的升华。

二、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和批判

理解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必修模块的课程标准中,知识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其中理解水平的内容占大多数。批判性思维教学协会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通过观察体验、思考、交流收集和产生的信息,经过积极地分析、综合、评价和应用的智力活动。在地理教学中注意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已经获得了许多而且复杂的地理信息,其认知结构与其所获得的新信息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和对抗。他们的头脑中更容易摄入与其原有的信息体系相矛盾的内容,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在所获得的新信息与原有信息的交融过程中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取舍,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加工,就必然会产生疑惑和焦虑。如果这种疑惑和焦虑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积累起来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造成难以应对的学习困难。经常听到同学们感叹:“刚开始还可以,但是学到后面就乱套了。”学生之所以学乱了套,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背记学习内容而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接受的信息很多,却不懂得分析和筛选。因此,教学中适时地提供质疑警示、辨析求异、自我反思等帮助,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批判分析的技巧,养成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城市发展对农村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组讨论,辩证分析。

有利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到城市务工促进了农民就业观念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外出务工农民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短缺的瓶颈问题,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同时向农村传播了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

不利影响: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耕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工业的发展导致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问题突出。

高中地理有很多类似知识点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人口迁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类似的辩证分析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锻炼,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

三、深度学习意味着迁移和应用

江苏高考地理试卷坚持以能力立意,突出展现思维过程,倡导探究性,关注社会现实,彰显实践性。试题情景与时俱进,问题设计推陈出新,乡土地理特色浓郁。在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地理记忆等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特别强调与重视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作为处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日益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将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对主干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2014江苏高考地理试卷第3,4题是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主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26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主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28题的第3小题是必修三《工业化和城市化》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措施的迁移和具体应用。

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只有当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上,而且又高于旧知识时,才是人类最感兴趣、最有求知欲的时候。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以前或正在身边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的反应更快,思维更活跃,教学效益更高。例如:复习《流域的开发》时可以黄河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为核心展开,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黄河的利与害、功与过,在提示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主动地将旧中国黄河肆虐和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开发进行对比,挖掘教材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强化学生关于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条件的利弊,工业类型和生产特点,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从书本到生活的迁移。

在进行知识能力迁移发散的过程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一要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合理安排,适当联系。二要注重双基的落实,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三要重视和加强比较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迁移的频率,强化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既避免新旧知识之间的干扰,又有利于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积极迁移。四要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加强知识的归类和概括。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识,越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性特点和规律性联系,与具体事物的联系越广,迁移的相对性就越大。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深度学习三个目标: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我们相信,将深度学习用于课堂教学必然带来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学习是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励明海.地理教育.浅谈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训练.2003(03).

[2]秦德娥.地理高考复习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一).2009-12-25.

[3]王晶.优化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1-12-31.

[4]吴军.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5]白云.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2013-01-20.

[6]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字版),2004,08.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批判性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