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
2015-09-10程军
程军
同学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世界级的学术大奖,但诺贝尔奖项中有文学奖,却无数学奖. 1932年,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菲尔兹奖”,在每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2~4枚金质奖章,用以表彰数学家取得的杰出数学成就.
“菲尔兹奖”已被公认为数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奖项之一(另一个是“沃尔夫数学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得主之所以享有无上荣耀,是因为获奖者都拥有杰出的数学成就. 例如首届菲尔兹奖得主阿尔斯·阿尔福斯是20世纪著名的复变函数论大师,199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授予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菲尔兹奖,褒奖他彻底解决了历经350年悬而未决的费马大定理.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叫菲尔兹奖呢?菲尔兹何许人也?菲尔兹(J. C. Fields,1863-1932)是加拿大数学家,青少年时代屡遭不幸,17岁考入多伦多大学攻读数学,24岁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26岁起,先后在当时的数学研究中心——巴黎、柏林学习工作10之久.
菲尔兹在代数函数论方面作出了贡献,但他能流芳百世,主要在于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数学事业组织者和管理者. 他主持了1924年多伦多召开的第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在此大会上建议设立一项国际数学奖. 他去世前立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作为奖励基金的一部分,在193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决定将这个奖项命名为“菲尔兹奖”,以表示对他为国际数学事业奋斗一生的纪念和敬意.
奖章正面是阿基米德头像,并用拉丁文写有“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奖章的背面用拉丁文写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
菲尔兹奖的奖品是一枚金质奖章,另有奖金1 500美元,每4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 一般授予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获奖者都是在数学方面已经作出巨大贡献,并处于创造力鼎盛期的佼佼者.
由于菲尔兹奖每4年颁发一次,因此获此殊荣者也极为有限. 同学们,我们中国人也曾获得这样的荣誉,他们就是:1982年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美籍华人),2006年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澳籍华人). 亲爱的小读者们,下一届的菲尔兹奖会是我们中国本土的青年数学家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