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015-09-10刘杏妹
刘杏妹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职校毕业生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建设力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大众越来越多,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队伍,无论是梯队还是结构都是有限的。因此,与规模扩张相伴相随的还有资源短缺与稀释。即便按人事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才,教学适应和经验积累也须时日。一段时间内,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距离无疑拉大。在这种困难面前,建设精品课程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精品课程 可行性分析
一、不断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我国从1958年开始创办职业中学。1980年我国开始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在结构调整中职业高中开始恢复性发展。随后,职业学校一直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寻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合点,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人才。经过几年对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建设与发展,教学效果显著,课程设置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在深入调查研究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订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条件优化,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突出专业的特色性,课程内容随之进一步调整、整合,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沿用至今,对职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二、课程结构调整与课程内容改革为建设精品课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986年6月5日,国家教育颁发的《关于制订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指出:职业高级中学着重技能训练,文化基础教育适当配合。政治课、文化课与专业、实习的课时比例,工科类一般为4∶6,文科类一般为5∶5,根据专业、工种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具体比例可适当灵活,某些要求文化基础知识更多一些的专业,其文化课所占比重可以再提高一些,但专业课(含实习)课时不得低于30%。随着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明确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课的比例。1990年12月31日,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颁发〈关于制订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与1986年的教学计划相比,加大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此后,到1999年一直按这一标准执行。1998年,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必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立健全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1999年11月8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北京召开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行指委的指导下,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部分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设置标准等),编写了1000种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制作了100种多媒体教学课件。2001年8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部颁布的《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01]3号)指出:课程类型可以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2004年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其中“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从“以升学为导向”、“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育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目前正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及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探索都为精品课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开发精品课程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核心力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精心培育一门课程是教师一生的财富。精品课程应该充分体现一个“精”字,精在点点滴滴,精在方方面面,精在前瞻的创新,精在科学的远见,都取决于教师团队素质和能力结构。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学历、职称、学术水平与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教学任务重,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强。高校承担着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千百万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劳动者的重任,对教师学术水平要求不高。职业学校教师不宜与高校教师比学术水平,但要关注学科前沿,尽快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最新技术,提高高校教师并不擅长的技术应用能力,体现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的鲜明特色,所以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紧缺。但是,长期课程改革为职业学校打造出一批“双师型”教师,他们勇于创新,大多不仅是精品课程设计者,而且是优秀社会实践能力和市场开拓者,更是实施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驱。“双师型”教师团队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当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应该既有学术造诣深、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在年龄和学缘上具有合理的梯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