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课后作业的教师观念的调查研究

2015-09-10张国明

考试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

张国明

摘 要: 数学课后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知识巩固、能力提升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些教师对数学课后作业不够重视,仅仅把它当做检测教学效果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调查数学课后作业的教师观念,提高数学课后作业的实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后作业 教师观念 调查研究

近年来,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数学课后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受到大多数教师的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数学课后作业的实效性,就要首先了解教师设计课后作业的理念。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大致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对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1)从作业的范围上说:有些教师在布置数学课后作业之前,没有认真地研究课后习题和课后练习册上的题,这样布置的作业往往超出了课堂知识的范围,有些题是后面几课时的内容,学生往往无法作答。

(2)从作业的难易程度上说: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所以布置的作业有时偏难,有时偏易。题目太难,学生现有的能力难以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厌学心理,对数学产生恐惧;题目太易,又失去了作业的意义。所以,作业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量身设计”课后作业。布置的作业要切合课堂知识,围绕相关知识,概念展开,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二、忽视了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容易“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难度方面,书本后面的习题大都以中等层次学生的水平来挑选,但课后练习册上具体每节的难度就由它自己决定了。量度方面,是以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应该能完成为目的的。在教师的心目中,对学校安排的这本课后练习册似乎过于迁就。不论是作业的难度还是作业量度,教师的目光似乎更关注那三分之二的学生,值得我们深思。要知道同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成绩好,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课堂所学知识已经全部掌握。重复做巩固练习的题已经没有意义,简单的题目更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他们需要有创新、有挑战的问题。有的学生成绩差一些,课堂知识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巩固练习,夯实基础。让他们多做一些基础题,在解题过程中找到快乐和自信。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得到发展。在现有学习水平上设计作业,就要把握好“最近发展区”,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和深度,目的是让学生“蹦一蹦就能摘到桃子”。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编写题目,分层设计的习惯,究其原因,是工作量太大难以坚持。这说明教师的观念是跟得上的,但苦于个人力量的有限,如果能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相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出路。

三、数学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比较落后

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全批全改,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会让学生针对标准答案自批或同桌间互批。因为作业的批改也是衡量教师工作量的一个方面,它接受学校、学生、家长的监督,所以过多地把批改转嫁到学生身上,老师们是有顾虑的。虽然批改很累很费时,有时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许多教师还是默默地扛着。看来要跨出这作业改革的第一步,还需要这个环节上所有人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

四、数学课后作业的利用效果差

大部分教师认为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但没有更深入地研究课后作业的其他效用。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但要巩固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完成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一些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学习动机等也获得同步启迪。数学学习不单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是指数学方法的学习。因此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师对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课后作业不再是他们学习的负担,而是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从而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后作业的完成中,达到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对典型错误做一定的记录,但基本没有专门的这样一本本子,纠错主要通过作业的集体讲评。其实,学生的典型错误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料,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纸质记录,可以用来与学生交流及作为今后调整教学的依据,同时应指导学生做好作业的纠错记录,进一步提升作业的价值。

五、数学课后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变化,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基础思维能力,训练他们观察注意事物的吸收能力,以及记忆、回想和重现能力,但是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对于分类讨论或非唯一答案性问题存在解答困难的原因之一。归纳起来,数学课后作业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还是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对数学课后作业的认识有所偏差或者不够全面所致。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应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认知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仔细设计作业练习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衔接,使学生明确数学课后作业与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布置的作业是某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实践的运用和巩固提高的机会,是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懂得这些练习实践是与当前学习内容有关的,还有哪些是对过去学过内容的复习巩固。如果学生懂得作业是与他们的学习目标密切相关,学习兴趣就会倍增,也就心情舒畅地完成学习任务了。同时,数学教师布置一定量的预习复习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和踏实的作风,培养学生的毅力,责任心、自信心和成就感,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一些不能从上课过程中获得的才能。在作业过程中,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发展研究能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213)成果。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查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调查研究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调查研究
贵州省大学生第二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