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验式教学模式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中的应用

2015-09-10黄冠群

考试周刊 2015年36期

黄冠群

摘 要: 中国茶文化已有数千余年的历史,然而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茶文化没有得到充分传承。在高校《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仍然处于浮躁的学习状态,不能真正静下心来传递传统茶艺,感受茶文化的真谛。本文通过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中实施亲验试教学模式,真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传承优秀茶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 亲验式教学模式 《茶艺与茶文化》 教学应用

引言

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仍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饮用历史[1]。茶文化在于通过煮水烹茶、饮茶修道,将自身融入周边环境之中,使自身处于宁静放松的状态,其已经将日常物质饮茶上升到精神修养的层次。在中国茶道中,茶艺是一种将道德、宗教、美学与哲学相互结合起来的艺术,以自身修行为目的,达到心灵恬静的境界。这就要求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上,让学生静下心来一品青茗放松自然,物我两忘,只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茶之美感,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茶艺。

1.亲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亲验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进行实践学习的模式。通过该模式,学生学到第一手的技术与技能[2],在教学过程中由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且教师变为指导者,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而《茶艺与茶文化》的教学目标,既需要学生掌握茶艺展示技能,又需要通过实践领悟茶道文化的真理与真谛。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理论和实践,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统一规划。

2.《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对茶文化知识了解不深

现代信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即使学生有兴趣学习传统文化,也以各种借口不深究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茶,给予现在学生的感觉大多是“老派、很好玩、太慢、不好喝”,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表现得兴致勃勃,但在学习中又浅尝辄止,对中国茶文化与茶道精神并不愿意领悟,学习积极性不高。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要将儒、释、道精神有机融合,既不能机械地把茶文化当做是说教或以教条主义的形式传授,更不能用肤浅的眼光看待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如何使学习者准确领会和感悟其思想精髓并传播其文化内涵,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2茶文化理念与学生理念不一致

中国人喜欢饮茶,并且将饮茶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认为茶艺是一种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通过选水、选茶、煮水、热具、烹茶、饮茶等泡茶过程达到心灵的升华。但由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累过多的压力,因此,内心虽渴望心灵上的宁静,但因为社会的种种浮躁,在实际茶艺应用中不能将思绪融入茶中,让自身精神得到升华。

2.3学生茶艺实践机会少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实践动手能力,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因为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实践机会很少。据调查,很多高校开设的《茶艺与茶文化》课均为通识教育课程,由学生自由选修,一个教学班级人数多达200人,在这种大课堂教学背景下,学生根本无法体验茶艺茶事活动,更谈不上开展茶艺表演与实践,只能远远地看着老师示范一下,或者闲暇之余看看老师提供的网络课程。目前茶文化教学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教育,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很难有机会接触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很难体会识茶、泡茶的过程,而仅文字表述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茶文化,也就谈不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亲验式教学模式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中的实践

亲验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流程以进行技能知识的学习。学生学到的是自己第一手的经历与技能,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茶艺的兴趣。笔者通过近几年亲验式教学模式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得出如下经验。

3.1设置茶艺体验实验室,教学全过程以“品茶”为主线。

茶艺实训室是学生熟悉和掌握茶叶及茶艺的基本知识,进行茶艺表演训练、熟悉茶样鉴别和茶馆服务与经营的场所,实训室通过各类茶样、茶具的展示,结合主要茶品的鉴别和沏泡训练,使学生熟悉茶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目前,在大学、高职院校甚至中学都建设有茶艺实训室,但在课堂教学中,鉴于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很少让学生品茶。笔者通过两年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自始至终以“品茶”为主线,譬如介绍绿茶,就会拿出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具有代表性的干茶,让学生有外形的初步认识,然后要求学生泡茶,品其味观其色,闻其香。每堂都设有不同的品茶项目,课堂沉静有序,让学生体现出发自内心的投入热爱,从而对茶叶的基础知识记忆深刻。

3.2深入茶艺市场调研,充分激起学生探知欲望。

对茶艺等技术不了解,而茶艺的操作流程又趋于复杂,并不适合现阶段的生活节奏,这就使得茶在生活中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因此,在《茶艺与茶文化》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改变传统的看法,让学生了解茶的发展历史,领悟茶道精神所在,仅仅依赖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尝试采用社会调查法,要求每位学生带着探知的欲望,通过在社会文化茶馆、茶叶市场等场所,针对干茶、茶具、茶文化等茶艺知识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求收集第一手资料,撰写出调研报告,拍出自身在现场亲自体验的视频。这项任务一开始,学生很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鼓励勇气走出去时,才发现收获的知识比想象的要多得多。通过调研,学生不仅激发了探知欲望,更通过对茶文化中“和”的理解,摒弃浮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遇事不再冲动暴躁,而是冷静思考,认真处理。学习了茶文化做事更细致认真,人生态度更积极乐观,懂得在生活中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与他人和睦相处,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以茶的君子之道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塑造健全的人格。

3.3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升茶艺美学素养。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茶艺课程上的进步,这样能够有效通过心与身合、言与手合、气与神合实现茶艺上的专注宁静。如教师在传授学生茶礼动作的过程中,减少理论的赘述,主要带领大家在课堂上操作需要的步骤:温杯洁具、欣赏干茶、冲泡,观赏茶汤、分杯奉茶,每个程序都要始终围绕茶艺“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充分理解“凤凰三点头”和“春风拂面”的吉利寓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动手,人人亲自体验,通过实践操作练习,合理地选择器具,掌握好投茶量,把握好水温,在茶艺展示时注重营造茶文化气氛,例如背景音乐的欣赏、挂画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茶文化,不断培养和提升中国教育中所缺失的审美素养,通过对茶文化深入浅出的学习,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得到心灵的安静,减少心中烦恼,把握自身的情绪控制。

3.4构建合理的网络课程资源库,通过翻转课堂体验茶艺与茶文化。

据调查,在学校有很多茶艺爱好者,但有时因为受到时间或者学分限制,没有机会选修到此门课程而表示遗憾,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笔者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所要传授的茶艺与茶文经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细分,构造系统的茶艺与茶文化空间资源课程资源库,其中设置概念库、视频库、训练库等10多个课程资源库。学生完全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在空间体验茶艺与茶文化的学习,学习完毕后主动邀请老师去实训室、文化茶馆喝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认为学习茶文化不仅是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使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出,正合适此门课程的开设与发展。笔者准备在下阶段的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教。

结语

茶文化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精神和自身的修养。在《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亲验式教学模式,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将茶艺中传递的茶道通过品茶活动表现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茶文化,掌握茶艺知识,陶冶心灵与情操,同时证明茶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最方便、最深入的管道之一。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22.

[2]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2009[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109.

[3]刘修明.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12,70.

[4]唐亚豪.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1(33):5-7.

[5]《地里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