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学性渗透探微

2015-09-10傅丽

考试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文学性文学作品高中英语

傅丽

摘 要: 英语教学中文学性渗透是基于跨文化教学要求基础上的重要体现,彰显英语文化思维的指导价值。围绕文学作品的阅读感知注重多元化渗入,有利于学生从文学社会价值意义中体验英语的文化传导和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生成。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文学性 文学作品

任何文学都是语言的内核和灵魂,了解文学对积淀语言文化知识和形成正确的表达思维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跨文化学习运用,离不开从文学作品中探索发现人类的勤劳和智慧之美。教学实践证明,突出文学性渗透和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英语教学更有文化韵味,帮助学生在跨文化表达运用中深化理解感知。

一、渗透文学性的可行性分析

课程标准认为,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在关注学生整体学习认知需要的前提下多帮助学生接触和认识文学,运用作品欣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思维。渗透文学性对英语教学而言,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就某个深度话题形成智性讨论知识和文化素材,便于他们有效与他人交流交际,另一方面使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文化底蕴,便于学生在充满新鲜感和诱惑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灵感知和文化熏陶。

二、英语教学渗透文学性的价值

(一)英语教学渗透文学性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发挥作品的经典导学功效,帮助他们带着激情和兴趣深入学习和使用英语。

(二)英语教学渗透文学性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从整体认知感悟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认知情感,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

(三)英语教学渗透文学性能使学生在了解异国民情风俗的基础上,更有效培养他们普世的价值观和国际化的视野,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英语教学渗透文学性的方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鲜活的文学元素

文学最终本质是传承和展现一种文化,旨在传导社会发展及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是一种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传承和发展。笔者对《牛津高中英语》中涉及西方作家和作品做过统计,来自英美法等国的作家及诗人共15位及作品20余部。纵观这些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烙印,都是基于现实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多元化的浓缩。

教材中鲜活的文学元素,是学生理解感知学习内容的重要前提和基石。在M8U1的教学中,了解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就不能不提《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等作品,让学生了解他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其写作风格是专门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写书立传。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而著称。

挖掘鲜活的素材从时代需要和学生需求入手,引导学生以“时空穿越”的方式观察社会、了解作者、对话角色,让他们在自我关注的基础上了解文学的巨大历史价值与意义。如教学M3U1 The world of senses时,针对学生对五种感官体味不够深刻的特点,笔者让学生阅读Helen Keller的《Three days to see》(《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部分选段,从海伦·凯勒的自传中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主动阅读中强化理解感悟。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 did Helen Keller truly want to tell us?”进行讨论,从中发现海伦·凯勒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让学生从残疾人身上捕捉他们的坚强意志和不息品质,以此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珍惜自己和相信自己,进而对“God closes a door for you,at the same time,another door will open for you.”形成更深刻的感知。

(二)从阅读中拓展延伸文化内涵

阅读是了解文学和发展文化的有效基础,是学生在广泛积累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注重阅读的研究性和批判性,能由单纯的阅读识记向拓展延伸转化,让文化内涵更多彰显智慧光芒和人文性色彩。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学性要求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2013年江苏高考阅读理解D篇考查了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否是种族主义者。这样浓厚的文学色彩要求学生在了解有关马克·吐温生平的基础上,多关注其写作特征和艺术风格。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28题选自玛丽·杰克斯(Mary Jaksch)的What Is Happiness,第34题选自简·霍华德(Jane·Howard)的Families。由此可见,现行高考需要学生以广泛猎取的心理读文学作品,多给学生提供名家名篇,从作品表现的人性之美和社会价值意义揣摩作者的意图。多给学生自由遐想的机会,引导他们多关注文学评论,了解多元化的表述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以阅读延伸文化背景,使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感和满足感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他们增强理解维度和深度。

按照阅读学习内容要求,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和时间,有利于他们在主动尝试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印象。如教学M6U2 What is happiness时,笔者向学生推荐《The Gift of Magi·麦琪的礼物》,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圣诞节前夕,一对小夫妻为了给对方赠送心仪的礼物,都舍掉了最宝贵的东西,致使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废物”,但他们却深深体味到“爱”在他们生命中的价值与意义。

(三)从对比分析中体味文学共性

文学是人类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精神产物,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使他们的理解感知更具有深度,让他们的文学欣赏更具有目标方向,更辩证全面地体味文学的魅力意义。

如教学M8U1Reading有关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对比中西有关孤儿题材的文本——《赵氏孤儿》与《雾都孤儿》。在《赵氏孤儿》中,为了“忠义”,程婴不惜牺牲亲生儿子,公孙杵臼不惜丢掉性命救赵氏孤儿。而《雾都孤儿》中的南希则从一开始的盗贼转变成奥利弗的主要帮助者。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去恶扬善,这一点在南希身上有所体现。让学生从对比中分析出正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剧情与价值取向处理上的不同,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中国文化围绕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主要有忠孝义等价值观;而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义及启蒙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为理性思想与仁爱精神。

四、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性的感悟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性应多关注文学的典范作用,引导学生在仔细品读的过程中探究其中人文素养和意义;多关注文学作品的多元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综合分析人文价值意义,深化感知;围绕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与塑造,引导学生认真审视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在综合理解感知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如上所言,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性知识,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和认知思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淀文化知识素养。文学元素注入英语课堂,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多关注文学社会价值及其对增强学生理解感悟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提升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M].译林出版社,2013.

[3]张世建.浅议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J].江苏教育,2014,(38).

[4]区艳媚.浅析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5]杨育新.浅析语言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06).

[6]唐晓红.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36).

猜你喜欢

文学性文学作品高中英语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