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巧引导,作文水平自提高

2015-09-10杭巍

考试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杭巍

时下,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的分值都占很大比重,就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也不是仅靠学课本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就难以提高。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势在必行。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呢?

说起课外读物,有人会捧出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对于金戈铁马、打打闹闹、英雄美人津津乐道;也有人会捧出琼瑶、三毛、岑凯伦等人的言情小说,对于缠缠绵绵、卿卿我我、男欢女爱、至情至纯手不释卷。如果沉湎于武侠小说,或醉心于言情小说,那么这样的阅读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走上歧路,陷入泥潭。因而,阅读要选择内容,选好书目。

首先,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对于这些作品,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怎样引导呢?可以为学生朗读或介绍一些世界短篇名著。如短篇小说大师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要让学生知道中国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老舍,还知道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司汤达……看到文学的天空群星璀璨、瑰宝无穷。长期的熏染,学生对这些世界文豪们的崇敬之情就会与日俱增。这样,就会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饥饿感,进而自觉提高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审美的情趣。

其次,要读当今一些散文大家的作品,如余秋雨、季羡林、尤今、三毛、贾平凹等人的散文、随笔都要认真地读。另外,我们给学生多讲些革命家、科学家和文学家的故事和事迹,同样可以制造悬念,激起他们阅读有关革命斗争故事、名人传记文学及科学发明的课外读物。比如有一次上课,我提到每一个人都应为某一追求而不屈不挠奋斗到底,我给学生讲了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飘》的作者),她就是这样一个顽强不屈的人,对于她的传记,我们学校图书馆有,很遗憾的是,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因车祸而亡,后来班里有些学生就借了她的传记来读。

有人说,阅读的时间在哪里?答曰:在课内,在课间,在课后。如果说学生在校上课期间、时间紧,没有精力读较长的中外名著及名人传记等的话,就提倡他们利用假期及休息日读,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介绍读过的书及读书感受,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另外,还可引导学生看些《散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微型小说选刊》等报纸杂志等。报刊上好的文章,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一起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在于坚持,每天坚持读一、两篇千字文,短平快,见效快。读书的最佳时间在于早上,因此,我每周总安排课外阅读内容或报刊,如学生们订阅的《家庭周报》、或《初中生世界》等。

有人读书或囫囵吞枣,或跑马观花。其实读书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效果。不同的阅读内容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采用浏览法,或采用精读法。对于名篇佳作、文质兼美的文章要精读,或采用品读法,这是咬文嚼字的方法,深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事实证明,读书的方法很重要。

三国时的马谡熟读兵书,谈论兵法,头头是道,但为何痛失街亭呢?战国时的赵括精通用兵之道,却是所谓的空头军事家。这两位的病根在于读死书,死读书。这里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还是个心态问题,因而读书要有正确的心态。

读一篇文章,应首先把它看成一个人,你与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时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似乎是与一位朋友倾心长谈。推心置腹,它没有架子,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训斥与指导,有的只是平静的语调,侃侃而谈,它时而颔首点头,你时而会心微笑。另外,读书还要身临其境,不能游离于文章之外,要随同作者的思路去游览,欣赏山水之美,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欣赏人间万象,领略那一份人性美、心灵美;感受、体会作者所抒发的那一份情感;评说、认同作者所阐发的那一种观点。文章中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尽在体会中。如果能将全身心沉浸到文章中,或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或以一种切身的感受,或认同某一观点,这样的读书就会有很多收获。

有时投入整个身心去阅读固然不错,但若能边读边想,并把感到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词句或事例随时记下,时间久了,就会收到积土成山的效果。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词句笔记。要正确使用语言,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首先要积累语言,没有丰厚的储存,就谈不上正确使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中对一些好的字词、成语,随手记一记,勤收集勤积累储存,时间长了,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难怪冰心把占有词汇比作自己的“存款折子”,认为“存折上的财富越多,手头越宽裕,用起来就愈方便”。第二种是摘录或笔记。这类笔记可分类记下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对社会的认识和剖析等。它能使书中本来无法碰到一起的段落连接起来,重新组成文章,当连贯地读这些来源不同的片断时,便会有新的发现。另外,由于摘抄者的欣赏,它很容易成为摘抄者思想的一部分。第三种是剪贴式笔记或报纸。这种方法能节省时间,利用休息日把有用的东西剪下来,贴在一块硬纸板上,再用巧手布置、美化一番,学生兴致勃勃,到校后张贴上墙,那份荣耀别提多美了。而且其他同学可一睹为快,自己学到了知识,同学也受益匪浅。

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积累了许多知识,无形中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在语文学习中要以“读”促“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读”和“写”牵手而行。关于“读”和“写”的关系问题,古人早有言及。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讲多读才能写好的道理。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说:“我们一向重视写,为了写而重视读,读是为了写。”因此,从“读”中学“写”,教学生“读”是为了“写”。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读”和“写”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辅导学生把书读活,以便写文章时信手拈来,自成文章,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