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10焦阳天
焦阳天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实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引导者、领路者、组织者,也可以是启发者、合作者、释疑者、欣赏者等。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实现有效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相长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锻炼能力、进行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序地、独立地开展学习,并及时评价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时,自主学习就已发生。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物理教育越来越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主要讨论教师如何以学生有效学习为出发点,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课堂上“有效教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首要环节
学生开展好自主学习最关键的是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未知强烈的探索欲可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此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引入,可帮助学生开启自主探索的大门。
例如在讲《透镜》这一节时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发生火灾时你立刻会想到水,水能救火,水火不相容,但你一定不知道水可以引起火。说到这学生愣住了,他们产生疑问:水怎么取火?接着给学生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翻船事故把五个人漂泊在一个荒岛上,他们把两个表蒙玻璃取下来,扣在一起,里面注入了清水,正对太阳光终于引燃了柴火。这样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通过有效设问,在小组合作中谋求学生思维的发展
优秀的思维品质包括五个特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从思维品质的特征可以看出,好的思维品质需要独立分析并具有创造性,这与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学习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自主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要求。但是教师的思维过程不可能直接转化成学生的思维,思维的发展只有靠学生自己获得体验。此时提问就成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引路灯。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有目的、有指向的问题驱动,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引导自身思维的发展。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共同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启发者,必要的时候还是释疑者。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时,虽然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要理解成像的特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而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虽然教科书已经以插图和文字的形式详细描述了实验装置和具体操作过程,但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具有开放性,特别是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动手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不就是不知所措,要不就是按书上步骤按部就班,没有思考每一步实验的含义。笔者采用了以下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你怎样确定像的位置?2.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4.像与物到平面镜(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5.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你是如何发现的?6.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回答完这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后,就会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学习就是有效的。
三、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最具体的描述。很多教师一直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殊不知自主学习其本身就需要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如何参与、怎样探究及如何自我管理、自我调控,都需要教师加以示范。教师作为领路者和合作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实践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体验自己主动学习的快乐。
比如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怎样实现呢?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时涉及好几个探究性实验。1.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的形状。2.用卡片盖住菱形小孔,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观察光斑。3.移动覆盖卡片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在利用这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帮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仅仅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告知学生,他们仍然对这个过程很懵懂。教师可以先展开讨论小孔成像光斑的形状和亮暗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带领学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探究的过程,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通过大量实践,最终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自主探究。
四、关注课堂细节,让学生在创造中收获
有效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而学生获得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教师准备好的东西,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个性化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和欣赏者,遇到突发性的问题不要退缩,而应该以欣赏的态度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中,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虚像,学生需要通过眼睛透过透镜才能看到像,学生此时还认为可能是像太大了,光屏接受不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创造的利用实验室的窗帘作为屏幕,发现也不能成像,这样学生就更信服。
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教师在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角色,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主动性,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当然这只是对教师如何整体实施有效教学的初步设想,对于实施有效教学的很多具体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在摸索中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