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农村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5-09-10李丹吴森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调查与分析小学生

李丹 吴森

摘 要: 本课题是在借鉴内在动机论、构建主义理论和中和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研究理论运用于以苏北农村小学生为代表的课堂参与度调查实践中。从小学生课前、课堂及课后在情感、行为和认知方面出发,研究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研究手段,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行为研究法,了解苏北农村地区小学生在课堂参与上存在的差异性,完成对苏北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全面调查和系统汇总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创设性的建议,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关键词: 苏北农村 小学生 课堂参与度 调查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更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2010年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文中提到,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改进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着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1]。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发展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堂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在课堂参与度上,小学生与课堂的联系尤为重要,调查研究小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探索高效教学途径,营造有效教学氛围,着手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杜绝低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苏北的城市教育与苏南地区已经日趋接近,但是农村学校教育较之南方还有一定的落后性或者说南北方之间的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别对小学生的教育方面差异比较大,我们希望以苏北农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重点比较苏南苏北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改进苏北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小学教育是使儿童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影响小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查研究小学生课堂参与度是教育研究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从苏北农村小学中选取了徐州铜山县的新庄小学、邳州的新桥实验小学、宿迁龙河镇中心小学、连云港的封庄小学和前河小学等五所小学。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05份,回收率为91.5%,其中有效问卷1100份,无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率为92.3%。

(三)数据分析

本次采用电子表格Excel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Excel电子表格提供的描述性统计就是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生成精美直观的表格、图表,对进一步统计与分析做好准备。从小学生课前、课堂及课后在情感、行为和认知方面角度出发,课题组设计了20道客观题和一个主观题。统计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由图(一)和图(二)可知,40%的小学生和29%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参与课堂回答的因素是课堂气氛和老师上课方式,将近一半的学生说老师导入课堂的方式是直接进入主题,老师上课方式影响课堂氛围,进而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小结与建议

(一)小结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分析总结,影响苏北农村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现代网络通讯媒介、娱乐设施的诱惑,自制力差。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将近47%的小学生认为由于电视网络等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前预习;将近30%的小学生认为由于与朋友玩耍而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前预习中。10%的小学生因为没有老师及家长的监督而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前预习。

教师教学方式或模式的影响。40%的小学生认为课堂氛围影响课堂回答;29%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方式影响课堂回答;51%的学生都说老师导入课程都是“直接进入主题”。60%的学生认为家庭作业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布置;将近70%的学生课间活动都在完成教师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教材内容设置的影响。在课前预习这一要素方面,30%的学生也就是将近一小半的同学认为,因为书上内容他们无法理解而不能很好地参与课前预习。

(二)建议

1.集中小学生注意力,增强自制力。

(1)集中小学生注意力。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基本是被动的,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比较差,在整个小学阶段,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时刻提醒正在“走神”的同学注意听讲。在家里,家长应协助老师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或预习活动,多提醒。

(2)增强自制力。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因此,在增强自制力方面,家长和老师仍然占主要地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越来越普及,网络上的“花花世界”诱惑着小学生,使一些学生沉迷于这些诱惑而忽视学习,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需要老师和家长合理控制或者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资源辅助学习,适当利用网上娱乐活动休闲。

2.优化教学方式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巧妙导入。一节课的导入方式影响这节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开启一堂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故事的方式导入课堂,等等。

(2)情境教学。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应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小学生很好地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小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活跃课堂氛围。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就可以让小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表演狐狸和乌鸦的对话和动作。

(3)善于鼓励、表扬。小学生基本适合“鼓励教学法”,即老师越鼓励表扬,学生越来越努力,老师的表扬对学生来说是“无上荣耀”的事。因此,教师应不吝啬表扬,多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扬,少一些打压和批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根据情况适当进行表扬鼓励。

(4)掌握课堂节奏。教师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听课节奏或者课堂实际情况掌握课堂节奏,而不应该按照教程进度规划课堂节奏。有些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掌握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或者反应能力比较差,需要教师合理掌握课堂节奏。

3.完善教材内容,适应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1)图文并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教材应该图文并茂,文章中插入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本内容,而不是让学生难以理解书本内容。图文并茂的课本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课本上的内容应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可以让学生联想身边发生的事,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教师应由书本上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而且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2010.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度调查与分析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